中国冷链物流抓住三大流 发展更顺溜
制冷快报 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在现代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流”和“冷链物流”这三大流将毫无疑问的构成“农产品价格涨跌的必要条件”。我们为了更好、更科学、更长久的促进中国的“冷链物流”产业朝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进步!要做到这一点,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应加大重视上述所提出的“项目三大流”,即“资金流”、“信息流”和“冷链物流”。要加强这些领域的数据监控与合理布局,从“功能目的”、“质”和“量”上强化冷库项目的立案审批、中长期体制监管,特别是各阶段货品进、出、囤数据及所属人信息的掌控度、透明度。
一、从“供、囤、需三元互动”出发 打破冷链产业信息不对称屏障
做冷链就是做民生,搞好以农产品为流通主体的现代冷链物流产业,必须突破传统的“供需两元制约理论”的观念局限。事实证明在农产品领域,随着现代化低温仓储设备的大量引入,传统经济中依托于“零库存或短期库存”的“供•需两元制约理论”已潜移默化的演变为“供•囤•需三元互动”,要达到平衡供需、稳定物价、保障三农的目标,国家必须重视三者间的利益和数量平衡点,最主要的是要使冷链物流资源合理布局,制度化管理,打破信息不对称屏障。
据制冷快报记者了解,当前国内有五大“冷链物流经营模式”,这五大经营模式可能在未来5-10年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合一,诞生一种更加高效的全新模式。根据调查,目前我国现有的冷链企业特别是冷链仓储企业主要有以下五种生存发展模式,分别为依托大客户型的冷库、依托批发市场型的冷库、自有终端超市型冷链配送中心、依托农产品主产地型冷库、国有战略储备型冷库。这五种模式各有利弊差异,在中国未来的冷链物流发展进程中,它们将在一段时间内相互并存,各得益彰。分清这五种模式,有利于我们更深一步了解我们所处的产业,寻找到适合自已的发展方向,避免“一轰而上的挤入低端同质化投资空间”引发恶性竞争。
二、认清五种冷链业生存发展模式 避免恶性竞争
首先从收益模式与经营优势看各不一样。第一,依托大客户型冷库的收益模式现主要为冷库对外租赁、有偿物流配送,经营优势主要集中在对现代化货架型冷库的建造维护、冷链物流配送、全封闭式管理与对跨行业大客户的业务开展上。
第二,依托批发市场型冷库的收益模式现主要为商铺冷库对外租赁、库内有偿装卸服务和交易计提,经营优势主要集中在对一级渠道批发商的引入、市场培植与管理、整体品牌与营销战略、商铺和冷库多功能设施维护等。
第三,依托终端超市型冷链配送中心的收益模式现主要为自营零售配套,经营优势主要集中在城市终端卖场的战略连锁扩张及卖场管理、渠道控制、整体营销策略上,其依靠良好购物环境及低价、多品种优势拥有大批终端消费者。
第四,自有农产品主产地型冷库的收益模式现主要为冷库对外租赁,地处优势农产品主产地,能直接为当地农民和各地买家提供就近服务是其主要经营优势。
第五,国有战略储备型冷库的收益模式主要为政府租赁和专项补贴。经营优势主要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其项目审批、选址、建造、运营、税收、水电能源、发展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其次这五种模式所面临的业内竞争压力程度不一样。第一,依托大客户型的冷库目前所受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一方面由于其客户多为跨行业的大中型品牌企业(如食品深加工或医药企业等),此类大客户对冷库的软硬件要求较为苛刻,即“合作门槛高”,这一点有效抵制了“恶性低质竞争”。另一方面此类合作往往带有较强的战略互补性与稳定性,合作一旦达成,双方就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加之此类经营形态的收益模式有限,所以这类“门槛高、利润低”的冷链物流形态不为国内外大投资者青睐,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第二,依托批发市场型的冷库目前所受竞争压力最大。主要原因之一是此类经营模式的收益相对较高,目标客户对软硬件“门槛”要求相对较低(特别是对精细化、全程化、管控自动化的冷链配送体系要求较低)。其次是诱人的“项目连带效益(即搞活一个市场可以带热一圈经济)”与“投资者对未来收益扩大化的乐观预期”让这类投资经营模式逐年升温。第三点原因是由“地方性旧市场拆迁改造”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的推动,行业“后来者”更容易发觉“前者”不足,并借助机遇运用先进的新思维、新地段、新设备、新设计超过前者。第四点原因是冷库项目所依托的“客户群体(即渠道批发商)”本身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批发商常会以“优惠政策大小”为标尺,做出倾向于竞争者一方的举动。
第三,自有终端超市型冷链配送中心目前所受竞争压力最小。主要原因是超市冷链配送中心多为超市系统内部的配套资源。卖场强大的终端销售能力、稳定快速的货物周转和充裕的现金流有效保障了超市冷链配送中心的良性运营。以超市卖场这个“亲属型用户”为依托,超市冷链配送中心可以规避许多来自外界的竞争风险,可以在城郊低成本拿地建库,然后放心大胆的建立自属冷藏车队,以点接线,以线组面,进——可以用第三方物流的身份拓展业务,退——可以自给自足强调内部供应。
第四,依托农产品主产地型冷库目前所受竞争压力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原因是其中许多冷库随着“农产品的炒作”而生,冷库多为私人建造,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更谈不上集约化经营与管理。这些库的数量和吨位早已超出当地实际需求,一旦热钱退去,炒家收手,这些低质同类型冷库将会出现大面积闲置。
第五,国有战略储备型冷库因其国有或集体所有性质,及其承载的特殊战略性,较少参与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