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调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2007年01月26 00:00:00 来源:制冷快报

随着气温的上升,空调市场进入旺季。2006年1-5月份上海全市空调零售量达34.2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8.1%,从2001年至2005年,上海空调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8.67%。在上海市场各种消费品当中,空调成为零售量增长最快的商品。

市场供求和渠道

市场供给

进入90年代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空调逐步进入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消费者家庭。市场需求激增拉动了空调生产的发展。1991年至1993年,全国空器生产量连续三年翻两番。2004年,全国空调生产量达6646.22万台,比1994年增长15.9倍,年均递增32.67%。

我国空调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一半,生产企业较为分散,生产厂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但生产量相对集中在几个省市。生产量占绝对优势的是广东省,2004年生产2842.22万台,占全国产量的42.76%;生产量位居第二的是山东省,2004年生产644.31万台,占9.69%;以下依次为安徽省(生产524.18万台,占7.89%)、江苏省(生产503.78万台,占7.58%)、浙江省(生产445.03万台,占6.7%)、天津市(生产439.52万台,占6.61%)、上海市(生产399.16万台,占6.01%)、重庆市(生产379.01万台,占5.7%),生产量居前的8个省市合计占全国产量的92.94%。2004年空调生产量不到1万台的省市是北京、河北、吉林、广西。

市场需求

空调少量进入我国居民家庭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2004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空调达1388.5万台。2004年末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空调69.81台。

上海市空调零售量增长迅猛,1990年为1.12万台,2005年达120万台,比1990年增长106倍,平均年增长36.56%。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面积增大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空调需求不断升级换代,从一户一台向一户多台、从小功率向大功率发展。

流通渠道

我国空调产业是吸引外资较早的行业,实行市场经济和开放市场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空调市场在生产、营销渠道、价格和非价格竞争等诸方面都较早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之中。家电流通渠道由过去的制造商主导的行业向制造商、零售商、批发商和金融资本共同调整行业结构的方向转变,流通的主导作用在增强。

从上海来讲,目前空调零售的主要渠道是:家电专业连锁企业、家电专业市场、百货商场和大型综合超市。四种渠道常见的优势和劣势。

上海家电专业连锁公司的家电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上升,2004年为78.01%,2005年上升为85.34%,2006年1-5月份继续上升为86.42%。综合性大超市和百货商店的份额逐渐下降,分别从2004年的3.86%、3.83%,下降为2005年的2.49%、2.19%,2006年1-5月份继续下降为1.76%和2.21%。

从空调流通渠道发展趋势来看,家电专业店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家电流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百货商场家电份额将继续减少,尤其是占商场面积比较多的空调等大家电。上海家电专业店已有120多家,预计到2006年底上海家电专业店将达160家。过度竞争使单店销售额和坪效趋于下降。美国百思买已经开始进入我国,法国欧尚大卖场也打算进军家电卖场,国际商业巨头在资金、技术支撑、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将进一步加剧空调流通领域的竞争。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