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类产品全线涨价

2006年09月01 14:48:00 来源:制冷快报
2006年,我国铜材进口量出现急剧下跌,1~7月,进口1156294吨,同比下降24%。作为主要进口通道之一的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下降幅度更大,1~6月仅进口铜材3.72万吨,而2004年该口岸进口铜材18.65万吨,2005年进口17.6万吨,与前两年同期相比,2006年上半年分别大幅下降了63.5%和41.8%。

在进口量大幅下跌的同时,国内市场对铜的需求旺盛且价格大涨。

资料显示,2005年精铜价格维持在1~2万元/吨,而2006年初以来,精铜价格从7万元/吨升至9万元/吨。仅2005年中国精铜消费量就达370万吨,而在我国370万吨的用铜总消费量中,国产铜只占60万吨,其他绝大部分必须依赖进口。

一方面是国内需求旺盛、价格猛增,进口铜材更加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则是进口热情不断减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虽然国内国际市场有一定价差,但企业毕竟还要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据海关分析介绍,这其中有国家取消进口铜税收优惠政策的因素。2004年,国家取消了进口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和对边境小额贸易项下进口铜的税收减半征收的关税政策。

国际市场铜价蹿升,对不同的企业,则有不同的命运,使国内加工企业受到冲击进而分化淘汰。大部分中小加工企业难以承受,面临生存威胁,停止进口生产;有实力的大企业则可以度过难关。

相反,技术实力强的大企业则不受风浪的冲击,继续盈利。金龙铜管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据该公司董事长李长杰介绍,金龙铜管集团是国内精密铜管生产行业的龙头企业,2005年空调与制冷用精密铜管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的1/7。2006年上半年,金龙铜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近55亿元,出口创汇1.75亿美元,实现利润3亿元;预计到2006年底,该集团八大生产基地的生产规模将达到32万吨。

2005年11月加入国际铜业协会后,已经和国际铜业协会启动了在小型化空调换热器研发方面的合作。

在冶炼领域,也同样出现不同的情况。不仅中下游产品铜材及铜制品涨价,处于上游的铜矿石也摆出了涨价姿态,给国内铜矿冶炼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日前,中国铜矿冶炼企业在与国际供应商的长期合同谈判中,必和必拓等国际铜矿巨头要求提价并且取消供需双方达成的长期惯例“价格参与条款”。

据了解,“价格参与条款”是多年来铜冶炼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达成的利益分享惯例,其与加工费同为铜冶炼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

江西铜业虽然在国内属于中大型企业,也感到了危机。如果取消“价格参与条款”,大企业可以支持一段时间,而中小企业肯定要减产甚至倒闭,或成为追求更多超额利润的国外供货商的“打工者”。对于中国的铜冶炼企业来说,其精铜矿原料的60%以上都需要进口,由于自己没能掌握矿山,手中没有资源,再加上中国铜冶炼企业的集中度很低,所以他们在谈判中没有更多的话语权。

此次涨价危机暴露了国内企业的虚弱本质。必和必拓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实话实说”:这完全是由铜精矿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哪个行业的集中度高,哪个行业就在谈判中有话语权。”偏偏中国这个行业集中度很低。

目前,全球的矿山企业都在进行着兼并重组,已经使全球的矿山资源向一两家大企业集中,而相比矿山企业,中国的铜冶炼企业仍在激增,很多新建的冶炼厂根本拿不到合同。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