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双雄杀西方一个回马枪
在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世界很多以太阳能技术著称的“巨头”纷纷紧缩“银根”,但是施正荣带领的无锡尚荣和黄鸣带领的皇明集团却逆流而上,快速抢占国际市场,为中国太阳能产业开路。
创业之初机遇与并存
回首当年,如果施正荣的无锡尚德没有在纽约上市,有多少人知道太阳能产业还能造就中国奇迹?如果黄鸣不喊出“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请您用太阳能”,有多少人肯花钱去买从来没用过的太阳能热水器?他们俩个人都以“亿”元为单位计算身家,他们是最热的富豪,他们热在眼光。
与欧美国家以政府为主体发展太阳能产业,给予大量补贴、扶持政策相比,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是在没有成熟先例可循、市场一片空白的状态下起步的。这当然是机会,但却是“前无古人”的机会。这需要判断,需要勇气,更需要商业智慧。在施正荣与黄鸣等众多中国太阳开拓者的摸索下,中国太阳能逐步走向产业化之路,注重以科普教育、体验营销启动市场,建立了与大规模推广相适应的太阳能工业体系,具有可持续性。这是一种实现社会责任、多方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
但阳光下也有阴影。中国虽已成为太阳能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在光热和光伏这两个主要领域,一哄而上、良莠不齐、恶性竞争、核心原料和关键技术缺失,这些其他行业的通病同样出现。这与中国经济的大环境有关,更与产业本身还不够成熟,规则体系、行业标准、产业壁垒尚未真正形成有关。
领军国内如何走向世界
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艰苦条件下,施正荣在创业之初,广泛融资,仅从欧美就融资8000余万美元,就是用这第一笔“金”,施正荣瞅准国内太阳能市场,将在澳大利亚学习到的先进技术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联系,仅用四年就在成为了中国太阳能企业的龙头老大,并成功的进军美国市场。黄鸣找在1995年就创建皇明,如今他已经成为世界太阳能产业化的领航者,数次登上联合国的演讲台,为各国政要讲述太阳能在能源中的重要性。
尚德集团和皇明集团都已经成为了中国太阳能的领军人物,怎样将“炙手可热”的中国太阳能推广到世界,是这两大集团和中国太阳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用技术开创空前“盛世”
技术,尚德与皇明不约而同走向了科技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当前,黄鸣不仅建立了涵盖世界太阳能热利用研究领域的核心技术体系,完全自主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太阳能产品工业化生产体系,而且在市场、服务、研发、管理、上下游产业链等方面完成了产业系统化建设。开创的太阳能可持续商业化的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没有完成的产业化梦想,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树立了榜样和方向。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中国太阳能集热器推广量约占世界总量76%。成为“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总量和太阳能节能环保第一大国”。
把太阳能事业当做公益
不仅如此,施正荣和黄鸣还在不断推动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施正荣被《时代》评为“全球环保英雄”,在2007年,作为唯一的企业家,成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8年,被英国媒体评选为“可拯救地球50人”之一。他使中国光伏产业与国际差距缩短了15年。2007年,尚德的太阳能电池生产量为364兆瓦,按公司对产品保证稳定运行25年计算,可产生100亿度绿色电力,相当于减少燃烧500万吨标准煤,减排735万吨二氧化碳气体。黄鸣创造了世人瞩目的“8122读数”。他以太阳能科普为己任,自96年开始创办期发行量300万份的《太阳能科普报》,97年起先后发动科普宣传万里行活动和百城环保行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太阳能科普事业的发展,启蒙了中国太阳能产业。10年里,皇明集团科普万里行活动行程达8000余万公里,累计推广太阳能1000多万平方米,为国家节约标准煤2000多万吨,减少相应污染物排放2000多万吨,为中国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施正荣和黄鸣带领他们的太阳能事业,在国际太阳能市场奋力拼杀,会不会有更多的中国太阳能企业闯入国际市场?能不能更先进的技术被中国企业掌握?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是在世界经济冲击下的今天,尚德和皇明为中国太阳能开创了一条成功的道路,相信只要有敢于挑战,通过这种“财富效应”会有更多的企业后来居上,而施正荣和黄鸣已经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条件结结实实的杀了欧美大佬们一个“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