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行业即将全面开放
目前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对外合作项目极其有限,除中石油和壳牌正在合作开发长北气田外,壳牌和优尼科已退出东海天然气项目,壳牌、埃克森-美孚以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也退出了西气东输项目。
吴贵辉表示,中国将加快相关立法的制定工作。目前,《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正在制定,《石油天然气法》立法准备工作已经启动。他指出,中国的天然气立法将建立涵盖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完整的法规体系,完善监管,通过有效的监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价格机制亟待改革
目前,中国采用政府定价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天然气价格仅比煤价略高。如目前西气东输到东南沿海的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大约是1.3元,鄂尔多斯的天然气输送到京津等地只是1.2元左右。而与此同时,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到岸价格已经达到了1.5至1.65元。目前原油、天然气和发电用煤之间的比价关系,国际市场约为1︰0.6︰0.20,内地约为1︰0.24︰0.17,凸显出中国资源性产品之间比价关系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目前中国三大石油巨头正酝酿涨价。
近几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年平均增速高达11%~13%。2004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为408亿立方米,消费量为390亿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米,届时,仅靠国内生产将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专家指出,如果价格机制不及时进行改革,随着中国进口天然气量的上升,预计仍会保持相对高位的进口价格和国内价格的差距,这将给中国国内天然气的运行和销售带来问题,最终演变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内地能源紧张缓解
吴贵辉在峰会上同时透露:中国终于开始走出两年多来的能源紧张局面,这是两年多来,中国能源管理高层首次对能源局势做出的乐观评价。
吴贵辉说,今年1至9月份,中国煤炭产量14.3亿吨,增长8.25%;发电量完成17849亿千瓦时,增长13.4%;原油产量1.36亿吨,增长4.2%,增长达到新高。在能源贸易方面,能源进口量更是骤减。1至9月,中国进口原油9396万吨,增长4%,增幅回落30.4%;成品油进口2324万吨,下降16.4%,增幅回落高达45%。
吴贵辉同时批驳了甚嚣尘上的‘中国能源威胁论’。他指出,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不同。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比重超过六成,石油为两成,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为7%,天然气所占比重仅为2.6%。
中国的最新能源战略认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将立足国内且具备立足国内的资源基础。中国国内的能源供应潜力巨大,煤炭资源丰富,三分之二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核电、风电、生物发电刚刚起步,发展余地很大。近15年来,中国能源主要依靠国内,中国的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明年进口1.44亿吨石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明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约为3.28亿吨,同比增长6%左右;国内产量预计为1.84亿吨,增幅1.6%。因此仍需要大约1.44亿吨的进口资源。该报告预计,明年中国成品油需求为1.77亿吨,同比增长6.27%。成品油产量略高于需求,在1.85亿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