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调行业在困境中寻求出路
今年3、4月份,中国国产空调品牌也或高调、或低调,或明里、或暗里,或直接、或间接地对空调产品价格进行了上涨,理由也是一样,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果再结合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不利于空调业的因素来看,涨价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毫无疑问,中国空调行业目前面临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格兰仕集团副总裁俞尧昌在接受《中国财经报道》栏目采访时也强调,格兰仕空调今年所面临的压力是“格兰仕建厂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尽管如此,但涨价真的唯一的应对办法吗?但市场上的反应如何呢?08年度马上就要结束,根据艾肯家电网的统计,似乎大部分厂家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因为产品价格的上涨而滋润多少。
我们都知道,产品价格的波动应该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而不是由产品成本来决定,成本上涨并不意味着产品价格就得上涨。况且,PPI指数与CPI指数事实上是存在着一定的联动效应的,因为PPI的涨跌可以通过流通领域传导到CPI,所以PPI往往被看作是CPI的先行指标。而CPI的上涨也意味着普通消费者生活成本的上涨,那他对其他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如空调产品等的需求就得受到抑制。价格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空调厂家为了减少利润损失直接对产品价格进行上调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解决之道。笔者以为,以下几个企业的做法或许可以为其他正深陷“泥潭”的企业提供一些借鉴。
舍弃非盈利单元,强化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7月28日,无锡小天鹅与美的集团总公司威灵洗涤签订协议,小天鹅将向其采购洗涤电机及电子元件产品,另一家子公司美的材料也将向小天鹅提供钢材等原材料。对此,美的方面表示,考虑到降低产品成本的需要,小天鹅原有的电机业务将被舍弃。另外,除了主业洗衣机之外,小天鹅诸如洗碗机、电磁炉等十余个非核心业务均将舍弃。虽然这个事例不属于空调行业,但洗衣机和空调同为白色家电,也可为空调业的各位厂家借鉴。
渗透上游。这个空调行业的很多厂家都有涉及,如格力的凌达压缩机,美的的美芝压缩机、电机等,长虹牵手开元建压缩机厂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众多空调厂家渗透上游,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加大对产业链上游的掌控,强化公司的生产配套能力,取得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最终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公司产品的毛利率。
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格力电器的公司高层在6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格力空调应对成本上升,主要就是靠推出新产品,格力空调称,08年,格力尤其注重新产品的销售,注重高价值量、高毛利率的产品占比的提升。08年之前,格力电器的年度新品销售额只占总销售额的5-10%,而08年,格力空调新品的销售额大约占到20-25%。格力电器的董事会秘书刘兴浩在接手有关媒体采访时也坦言,08上半年格力空调的净利润增长就是主要靠新产品带来的。
寻求、开发其他资源。7月2日,美的电器与全球最大空调供应商开利签约成立合资公司佛山市美的开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新公司当中美的出资1.2亿元,控股60%,开利亚洲有限公司出资0.8亿元,持股40%,生产“开利”牌家用及轻型商用空调。在此次合作中,美的还与开利签订了“排他性”协议,开利以前所有在中国采购的家用及轻型商用空调产品今后将全部从合资公司采购。先不论这场合作对开利有何好处,但就美的一方而言,与开利合作后,除了能提升美的形象、学习到开利先进的生产技术外,另外,据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家用空调国际事业部总裁岑江介绍,开利委托美的生产家用空调,08年将达到70万-80万台,明年达到140万台。我相信,这个量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降低库存,加快资金流动。在如今原材料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高库存就意味着高风险,高库存也意味着资金占有大。这在如今国家紧缩银根的条件下,对企业是十分不利的。中国的空调企业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合理安排库存,加快资金流动的速度。降低库存对如今空调业正面临着的能效等级升级也是十分有利的。
2008年度已经结束,2009年度正扑面而来。最初由铁矿石价格上涨而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犹如“击鼓传花”,最终把压力落在了中国所有的空调企业身上。因此,用“带着镣铐跳舞”来形容如今活跃在中国空调市场上的制造厂家们来说再合适不过。在这场“舞蹈”里,谁能举重若轻,谁能长袖善舞,谁就将是这个市场上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