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氟”敲响制冷剂替代警钟
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空调业中的HCFC(含氟利昂非环保制冷剂)替代问题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但由于大多数国内企业应对迟缓,正在面临国外企业专利成本压力。
前不久,德国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将涉嫌侵犯使用R410A知识产权的一家中国制冷剂生产企业告上法庭并获得了一审胜诉,致使该企业经济损失约25万欧元。无独有偶,近日杜邦也将两家中国制冷剂生产企业诉诸法律,状告这两家企业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涉嫌使用了杜邦的专利技术。一时间制冷剂成了空调制冷行业的热门话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5年底作出决议,要求发达国家于2020年停止使用HCFC(含氟利昂非环保制冷剂),维修使用至2030年,发展中国家于2016年冻结前一年年消费量,2040年全部停止使用。因此,我国距离停止使用HCFC为期不远了,研究寻求合适的替代品已是刻不容缓。
有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杜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就占到杜邦公司全球销售额的5%,而增长率则达到32%,成为杜邦在全球第二高增长市场。霍尼韦尔则在2007年4月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制冷展高调宣布其R410A认证计划,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SGS帮助,使中国空调企业使用专利制冷剂产品获得认证,可以顺利通行欧美等国际市场。
国内使用新型替代制冷剂已经起步,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家用空调基本上都是采用R-22作为制冷剂。随着全球对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新型制冷剂R410A等新冷媒的推广进程加快。在我国,R410A空调器主要用于出口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国内R410A空调的市场还比较小,目前只有三菱电机和东芝的部分产品使用了R410A制冷剂,销售市场也仅仅局限在上海等局部经济发达区域,而且销售量也比较少。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