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铜市场行情回顾及08年展望
第一部分 铜市场一年行情回顾
2007年铜市场波动非常剧烈,与2006 年有些相似,基本面前紧后松,价格前高后低,中间数月是高位振荡。具体分段如下:1 月初到2 月初:铜市场进入低位振荡行情,元旦之后从6000 美元/ 吨破位下行很快在5300 美元/ 吨一线获得支撑,沪铜最低到50000 元/ 吨一线。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于中国的需求增长产生怀疑,因为在2006 年度中国精铜进口下降了一半,不足60万吨。
2月初到5月初:铜市场在启动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从5300美元/ 吨一路冲高到8300 美元/ 吨,上海铜价最高76000 元/ 吨。在这一阶段中国精铜进口量放大,全球铜市场的供应非常紧张。
5月初到10月初:铜市场进入振荡行情。利多利空因素的交织是导致价格剧烈振荡的主要原因,拉美铜矿罢工、美元走弱、美国较好的制造业数据支撑铜价,8 月以后美国次级债出现危机一度导致市场非常恐慌。
10月上旬到11月下旬:伦敦铜价出现恐慌性下跌,从8300 美元/ 吨一路狂泄到6400 美元/ 吨,沪铜价从71000 元/ 吨跌到52000 元/ 吨。本阶段投机心理主导金属市场,美国房屋数据疲软拖累金属市场,出于对未来全球经济的担心以及对金属消费的担忧打击了铜市场,LME 库存快速增加。基金持仓由净多翻成净空,而且净空头寸持续增加。
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伦敦铜主要维持在7000-6300 美元/ 吨,沪铜价在60000-52000 元/ 吨区间震荡。本阶段市场分歧很大,伦敦库存增加到19 万吨接近年初高位,现货贴水最低60 美元(历史最低),上海库存减少到2.7 万吨,现货升水则几百元。中国多头主力有入场抄底的迹象。目前来看,铜的探底过程可能于2007年底完成。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
一、全球经济分析
2007 年前三个季度全球经济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自美国次贷危机在2007年8 月“横空出世”后,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不过,2008 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存在,在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强劲拉动下,再加上欧洲助威,2008 年世界经济仍可望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增速会略低于2007 年。
(一)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局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一季度GDP 同比增长仅为0.6%,第二季度增长4%,第三季度则达到4.9%。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第四季度的经济数据会体现次贷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有经济学家甚至预计,美国第四季度GDP 增速仅为1.1%,而2008 年第一季度则是全球经济的“高危期”。基于次贷危机可以逐步实现软着陆的预期,IMF 认为2008 年美国经济仍然可以保持1.9%的温和增长速度。
(二)日本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日本2007、2008 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2.0%和1.7%。但经济学家也指出,未来日本经济增长仍缺乏足够动力。他们认为,内需方面,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消费开支增长乏力。外需是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美国次贷危机对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正日渐显现。
(三)欧元区增长势头良好
欧元区经济2007 年继续保持较高速度。据IMF 预测,2007、2008 两年将分别增长2.5%和2.1%。欧洲央行报告指出,欧元区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固,中期经济前景总体向好。但受欧元强劲升值和信贷持续扩张,以及间接税、薪资、油价和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欧元区中长期物价面临上涨风险。欧洲央行预测,在2007 年剩余时间及2008 年初,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将远远超过2%,但是欧元强劲升值有助于减缓通胀势头,预计2008 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将维持在2%左右,欧元区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