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转让和技术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易,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贸易的显著特征。正确认识和理解技术贸易的概念、特征及其历史发展,对我们顺利开展国际技术贸易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技术转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介绍这一概念前,首先要从国际技术转让这一理论出发,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及其特征。
国际技术转让(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指的是国际间的技术交换与交流。
首先,国际技术转让是一种“国际间”的技术交换与交流活动,具有国际性因素。
判定其是否具有国际性,并不以许可方与引进方是否属于不同国籍的自然人或法人作为标准,而是看作为转让标的技术是否跨越国境。将跨越国境的技术转让作为国际技术转让,这是为国际多数国家所接受的标准。
其次,国际技术转让是一种“技术转让”活动。
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81年提出的《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中所下的定义,“技术转让是指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
现代国际技术转让可划分成两种,即非商业性技术转让和商业性技术转让。非商业性技术转让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际技术转让活动。如,实施政府或国际组织的技术援助计划,国际间的科学技术情报交换及学术交流等。
商业性的技术转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技术转让,它主要通过经济合作途径和贸易途径两种方式进行。通过经济合作途径进行的国际技术转让,是指作为技术许可方的外国合作者,将其技术作为投资股本作价转让给东道国的合作企业,双方共同合作研制或生产某一产品。如,在实践中常见的含有技术转让内容的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等均属此类。
通过贸易方式进行的国际技术转让即国际技术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