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冻年空调行业面临巨大压力

2008年08月18 00:00:00 来源:人民网

2008年空调旺季接近尾声,盘点空调行业可以用“大起大落、冷热不均”来概括。所谓“大起大落”是说,年初整个行业对未来抱有巨大的期望,但半年来的市场现实却非常严峻,年初的高度活跃与旺季的低迷形成鲜明的对比;所谓“冷热不均”是指,行业诸多品牌由于自身的实力以及市场策略的差异,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强势企业依然纵横捭阖,弱势企业却是屡遭磨难。2008年上半年的市场是在宏观调控中度过的。宏观调控造成的消费需求下降、银根紧缩,对空调行业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实力不济的中小企业影响更为明显。一位市场人士感慨地说,2008年的空调市场是他自上个世纪中期进入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盘点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市场,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来定性,但是我们根据半年来市场的特点,还是能够看出市场运行的一个基本脉络。

宏观调控经济环境压力不小

受到美国陷入经济衰退的威胁下,国际油价在去年开始出现狂飙,由此引发了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在此国际经济环境下,输入性通货膨胀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为此,中央在2007年12月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有针对性的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就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且自今年元月16日、3月18日、4月6日、5月12日、6月7日连续五次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创造了自1985年以来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以来的最高。

在银根的不断紧缩下,宏观调控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求的减少。首先,消费性需求减少。由于消费者对预期收入的降低,出于防患未然的心理,愿意把钱放在银行而不愿意消费,导致了今年对空调等消费品的需求减少。据测算,这部分需求的较少至少在30%以上;其次,楼市的持续低迷。在空调一级市场支撑消费的很大一部分与房地产有关,在银根紧缩环境下房地产持续低迷,导致了这一本分消费明显减少。楼市造成的需求减少至少也在20%;另一方面是对企业资金面的收紧。实行紧缩政策后,多数空调企业的贷款受到限制,企业融资的渠道有比较狭窄,流动资金紧张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最为巨大。

对于今年遇到这样的宏观紧缩压力,多数企业明显缺乏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我们不妨回头看一下,从去年九月份新年度开盘,多数企业在连续两年产品价格上涨而获得比较好的效益后,明显对2008年度给予了更大的期望。并且在淡季时就满负荷生产,生怕到了旺季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不仅造成了厂家淡季的库存极度膨胀,而且渠道代理商的库存也是比往年充足。即就是到了5月中下旬明显看到市场出货不畅,依然还是开足马力生产,导致了库存大量增加。据有关人士预测,6月底行业库存依然保持在1500万台以上。可见多数空调企业对宏观调控下市场走势没有一个清醒的预判,依然还是按照传统思维在操控运作市场。

当然面对经济环境的压力,一些企业曾经在一起商讨过对策。据了解,5月30日,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庆德、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海信科龙公司董事长汤业国等多位广东家电业巨头汇聚顺德,就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购买力下降、连锁渠道对制造业的不断挤压、中国及世界各地市场准入标准的提升宏观经济难题进行研讨,寻求破局之策。

当然,以格力、美的、海尔、志高、奥克斯、海信科龙势空调企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显示出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行业特征。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企业的增长是伴随着高风险运行的。

库存高压多数企业难以承受

对于2008年的空调行业来说,库存压力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在过去的两个年度中,由于行业的理性回归、原材料借个大幅上涨等诸多因素,促使行业运行在一个产品涨价的环境之中。不论是厂家还是商家,都尝到了库存升值带来的好处。大家指望继续保持大量库存,在今年的旺季涨价后再大赚一笔。

有数据显示,在旺季来临之前行业库存创纪录的接近1300万台。春节过后不久很多厂家的分公司以及代理商还为拿不到货而心急焦虑,甚至拆借资金囤积库存。但是,今年不利的天气情况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出现,使得空调市场始终没有出现往年那样的火爆场面。不仅指望库存升值的良好愿望化成了泡影,而且库存不能顺利得到消化反倒成了压在厂商身上巨大的包袱。不得已在旺季开始降价处理库存,这在近两年旺季是没出现过的现象。

形成巨大的库存压力,除了上述所说的厂商前两年都尝到了库存升值带来甜头的诱惑之外,也与多数品牌长期坚持的淡季吸款以大库存压迫代理商主动开拓终端市场的营销模式有关。在这一营销模式体系下,旺季来临前厂家都会出台各种政策,把库存转移到代理商或直营商手中,迫使代理商、直营商加大促销力度,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但是,谁都没有料到的是,今年上半年的天气状况不适宜空调销售,旺季之前始终都没有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尤其是一季度的雪冻灾害和5月份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南方区域的暴雨,严重制约了市场销售。

一方面是行业的巨大库存高悬,另一方面是天气状况的不尽人意。这一矛盾的双重压力,使得空调众多企业回归理性的心态又浮燥起来,一些企业不得已又重新祭起价格战“法宝”,但是原材料价格的再次攀升,加剧企业的不安和实际操作的难度。大幅降价缓解库存压力与原材料上涨是逆势而行,必须承担经营质量下滑的风险。不尽快解决库存压力问题,不仅要受到资金回笼的压力,而且大量库存不能够在旺季得到消化,一旦留到下一年度必然会对新年度推出新产品造成障碍,况且实行新能效标准已经开始倒计时,目前的库存绝大多是2级以下未达标产品。可见大库存是悬在众多厂家头上的达摩斯克利剑。

当然,一些像海尔以及进口合资品牌,它们都是定位于相对高端,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中心城市,并且与家电大连锁的合作紧密,所采取大订单采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在生产上一般是严格按订单生产,造成库存积压的概率比较小,相对资金压力也比较小。在别的品牌无奈进行降价减压之际,海尔空调等品牌却在利用奥运契机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有效的避免了再次随大流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保证了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取得较好的经营质量。

静音节能主流产品特色鲜明

空调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每年都会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推出具有特色的主题产品。在上年度各个空调厂家在外观上五彩缤纷的“炫”了一把后,今年很多企业把产品主题转向静音和节能。由于节能在销费者购买时既摸不着又看不见,这一概念只有在消费者今后的使用过程中才能体会出来,而静音在卖场的样机工作过程中就可以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因此,一些厂家特别把静音作为产品市场推广的主题。

在年度随开始,美的空调凭借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以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打造出首款拥有“超静舒睡”模式的创新产品——“超静星”,首创“卧室空调”的概念。接着格力也推出卧室空调——“睡梦宝”,23分贝的超低噪音、根据个体不同可调节的睡眠曲线、独立换气系统等创新技术的联合应用,为人们开创了一个更为安静、舒适、人性化的卧室空调标准时代。在空调行业两巨头的示范作用下,静音成为2008年度产品的最大卖点。

真正把静音概念推向高潮的是格兰仕。格兰仕宣称,格兰仕已经自主研发出22分贝最低噪音空调,光波美梦宝卧室空调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正式向吉尼斯总部申报的世界纪录。由此还在行业就静音引起了对于静音标准的讨论,对追求空调的超低静音究竟是否有意义,各方观点不一。今年主流空调品牌不约而同瞄准卧室空调领域,由此引发的静音之战有利于空调行业的技术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志高、日立、奥克斯、长虹、TCL、海信等空调品牌虽然也在探究超静音,但也质疑低至20分贝的噪音值是否有必要。有趣的是,同在超静音领域拥有话语权的美的与格力,也质疑格兰仕的静音技术。但不论如何,主流厂家共同创造最宁静的睡眠空间,这说明消费者对空调的超静音功能存在市场需求。

对于产品的节能性,虽然没有形成类似静音那样的争论。但是,从各个厂家推出的产品来看,节能产品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这一点我们从各品牌的宣传以及产品策略也可以看得出来。在卖场3级能效以上的产品比例明显要多于往年,而且具有节能的变频产品逐步地到了厂家、商家和消费者的认可。去年,成立变频联盟时参与的国内企业仅海信科龙一家,今年情况就完全不同,美的、格力等主流品牌悉数加入这一阵营。说明节能效果明显的变频技术已经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为今后能效标准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