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人制度管事”
1月11日,离中国石化史上可圈可点的日子——海南炼化诞生日2006年9月28日,才3个半月,一座大型炼油基地雄起海南,运转自如。它的“文化管人,制度管事”的理念让前去采访的记者怦然心动。
海南炼化,这个被誉为中国石化21世纪样板炼厂的新企业创造了奇迹,它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建成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一个整体新建的环保型炼油厂。它以国内领先的炼油技术运营生产,成为国内单系列规模最大的炼油企业之一。
不仅如此,海南炼化创造的奇迹更体现在它运行着一个与老企业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上的创新构成海南炼化的最大亮点。
“定员500人。”中国石化的领导话音落地,李国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海南炼化承担800万吨/年炼油项目(配套有30万吨原油码头和10万吨成品油码头及油品储运公用工程厂外工程,辅助工程等),被定为中国石化的进口原油加工基地和成品油出口基地。按照国外先进炼化企业的定员标准,海南炼化配备人员不应低于800人。而基于中国石化现状,老企业人员定额都高于国际惯例3至4倍。即使是小型炼化厂人员也都在千人以上。现实是,沉重的人员负担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桎梏,扭转人浮于事的现状成为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中国石化痛下决心,倾力打造一个全新的企业,首先从定员开始。
2003年6月,时任中国石化济南分公司总经理李国梁担纲上任时,明白自己被逼到了改革的前沿,后面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此时,李国梁深深体会到上级领导打造全新企业的决心。
对方说第三句话还没把主题说出来,他们便会问:“请问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办,我在忙”
海南炼化管理创新首先体现在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一是机构高度扁平化,不设车间管理层,建立以经理班子、部门、运行班组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二是部门精减,只设十个部门,既是管理部门也是运行部门;三是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岗位职能高度复合化;四是辅助后勤系统社会化、专业化,使主业精干高效。
在海南炼化,管理部门同时也是执行部门,管理人员一般身兼数职。比如,综合管理部的职能包括经理办、党委办、企管、纪检、审计、宣传、法律事务等部门职能。各部门的管理岗位、生产操作岗位几乎都是复合岗和交叉岗,即每个人在承担本岗位工作的同时还兼管其他业务。如操作工,在老石化企业,分工很细,有司炉工、司泵工、巡检工、一操、二操等,在海南炼化,操作工工作内容高度复合,只区分为外操工和内操工。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