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行业发展背景与前景展望
1.热泵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热泵发展很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据统计,1996年我国空调设备(指电动冷热水机组、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房间空调器以及单元空调机组,但不包括进口机组)的总制冷能力约为2000万kW,其中热泵型机组的制冷能力约占60%。在全部热泵型机组中,电驱动热泵容量约为1070kW,占90%;吸收式热泵容量约为130万kW,占10%。
(2)近几年来,我国的吸收式制冷装置发展迅速。据统计,1996年销售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约3000多台,其中直燃机1115台。
(3)热泵在工业中的应用已见端倪,木材、食品(茶和水果)、陶瓷、造纸、印刷、石油和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已采用了蒸汽喷射式热泵、吸收式热泵和电驱动热泵。例如,目前大约有400台热泵式木材干燥机正在运行,年处理能力约为200千立方米。
2.热泵发展的背景
2.1能源政策
我国一次能源年保有总量(不包括生物质能和新能源)为14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14.6亿吨,原油1.7亿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水电2400亿kWh,核电250kWh,进口石油4~6亿吨,火电电力装机容量2.9~3亿kW(平均每年增加装机容量1500kW)。据1997年统计,我国电厂热效率为32.95%,电厂供热效率为83.68%,能源转换总效率为38.07%。采用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或称总能系统(TES——TotalEnergySystem),燃气热泵(GEHP)后,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效率分析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效用率分析说明:由于利用废热,GEHP的综合利用可达到80%~85%;若通过轴动力传动热泵,利用了低位热能,故综合热效率可达到150%~170%。对于TES方式,实现热电冷三联供后,其综合利用率可达到65%~8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九条将热电冷联产技术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通用技术,促进了热泵事业的发展。 上一页1234下一页末页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