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铜涨价再考验“中国制造”
近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价格再度突破每吨8300美元,创下11个月来新高。 “五一”期间,伦铜价格由节前每吨7780美元上涨至最高每吨8335美元,涨幅超过7%。截至上周五,LME三个月铜收报每吨8320美元,为2006年5月30日以来的最高价,接近历史高点8800美元。上周五,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库存已经减少至150925吨,为去年9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一季度中国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比年初上涨4.42%。铜价和钢价同步上涨再次引发空调等家电产品涨价的猜测。
家电行业再度面临涨价压力
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以钢材为主要原材料的下游行业压力骤增,钢铁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家电行业是受钢材涨价影响最大的一个行业。记者注意到,某国内知名品牌1匹空调的价格已经由去年1600元上涨到2000元,上涨幅度为21%。
另据了解,由于电机行业中一般电工钢约占电机成本的1/3,而电机用冷轧无取向硅电钢价格涨幅达1倍以上,使整个电工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以中小型电机行业为例,冷轧无取向硅电钢的价格上涨使其成本增加10亿元人民币,将导致该行业可能由此前的盈利转变为全行业亏损。
“搭车涨价”已有先例
2003年全球也曾出现钢铁等原材料大幅上涨的情况,当年中国家电行业就已经经历了一次考验。当时国内市场普通大型钢材上涨15.7%、普通中型钢材上涨20.8%、普通小型钢材上涨12.2%、中厚钢板上涨21.5%、薄钢板上涨11.5%、线材上涨21.7%。随后,国内主要空调压缩机制造商松下万宝就正式向各个空调生产企业发出通知,调整1匹、小1匹的空调压缩机的价格,涨幅为10%-15%。紧接着,钢材价格上涨就开始影响到空调价格。当时科龙空调一位副总裁就表示,钢材涨价势必会引起压缩机成本大幅增加,估计每台空调成本会增加10-20元,这将给厂家造成巨大的涨价压力。
此外,钢材涨价使“本不相干”的彩电制造业也面临“钢荒”困境。彩电行业主要用钢供给严重不足,许多彩电企业面临开工不足、无法按时交货、生产成本急剧上涨以致发生亏损的严峻形势。有业内人士表示,钢材价格的上涨还使国内家电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为下降,国内家电企业对钢材价格的承受能力已达到极限,这将使得彩电甚至彩电全行业可能都不得不涨价。
钢铁涨价,弊大于利
钢铁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是许多行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它的价格波动将影响到很多方面。钢材价格过高,无论对用户对社会还是对钢铁行业自身都有害无利。一旦下游企业难以承受,将抑制钢材消费需求,导致市场萎缩。这些都可能引起供大于求矛盾再度出现,使钢材价格大起之后出现大落。所以,保持稳定、合理的价位,使国内外市场钢材价格相吻合,既使钢铁行业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为技术改造和调整打下坚实基础,又不致于过多地增加钢材用户的成本负担,这应该是钢铁生产和流通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没有一个产业可以独立运行,钢材涨价从短期来看对钢铁生产企业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涨幅过大或非理性上涨,对下游产业产生影响,最终会对钢铁产业产生反作用,还可能导致新的重复建设。钢材市场出现的一天一个价的攀升现象,明显是不正常的。从发展角度看,钢材如此涨价,弊大于利。其一,造成流通环节增加库存量,一些机械企业怕影响生产也增加库存量,这无疑加剧了供需紧张局面,促进了价格上涨。其二,钢材涨价可能还会影响到钢铁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等,这对机械工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三,国内钢材涨价,造成国外对中国钢材的供应也涨价。其四,国内钢材涨价,削弱了“以钢为粮”的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企业,一方面加大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出口受阻,停工停产,导致就业压力加大,因此,从长远看,钢铁涨价对冶金工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更为不利。生产企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无可指责,但真正注重长远发展的企业都愿意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实质上也是最终对自己负责、对行业健康发展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