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冰箱企业突围路径浅析
七月流火,但挡不住吹向众多中小冰箱企业身上的阵阵“寒风”。 在被誉为全国三大家电制造基地之一的宁波慈溪,不少冰箱企业的生产线已处于停产或者是半停产状态。前几年国内异常火爆的冰箱行情,使得一大批从未涉足过冰箱产业的企业,纷纷投身到冰箱制造行业中。这股投资热潮终于在中国这一轮经济紧缩中被划上了休止符。
这一幕,绝非仅发生在冰箱行业,也并不仅仅发生在浙江慈溪,7月份中央高层就当前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全国大范围调研活动时,就发现浙江、广东、山东等很多企业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汇率节节走高,银行利率上升的环境下,传统的中国制造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对本身就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冰箱行业,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形容现在的家电行业利润“薄如刀片”,如今的冰箱行业利润就处在这个边缘地带。而对众多的中小中小冰箱企业而言,压力更是可想而知,靠低价打天下这条路似乎再也走不通了,他们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是进还是退?如果选择继续前进,那现在面临的困境该怎么解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内外交困 企业陷入困局
目前大多数的中小冰箱企业,尤其是浙江慈溪的冰箱企业,大多就是贷款租个厂房、买来设备和原材料就开始上马生产,比原始的“作坊”企业稍微高级一点点。大点的企业,厂房和设备可能是自己的,招来工人也可以立马把产品生产出来。这样的企业和国内大的冰箱厂家相比,品牌没有优势、产品外观没有优势、产品技术没有优势,他们靠的,就是批量生产带来的低廉的价格,游走于中国广袤的农村市场,靠产销差价来赚取微薄的利润。
因此,一旦国家收缩银根,这些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就越来越难,再加上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又面临上涨时,这些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就很大;同时,国家银根收缩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消费者的预期消费受到抑制,市场疲软。因此,在内外双重压力下,这些中小冰箱企业停产或倒闭就不难想象。
其实,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就已经显出苗头,只是被掩盖在“繁荣”的市场之下。今年这些企业同时受到了国内、国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才导致了这种现象的集中爆发。
凤凰涅槃 寻求突围路径
对这些中小冰箱企业来说,要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寻求突围,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自身和大品牌之前的一些差距,对这些企业来说,首先,是没有品牌或者品牌知名度很低,目前,很多中小冰箱企业因为还处于生存阶段,因此不注重品牌方面的建设,要么傍名牌,要么就是建立不知名的品牌,因而一旦知名品牌和其的价格差距缩小的时候,这些中小冰箱企业的竞争力就会立马下降;其次,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是一味的模仿,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就更是无从谈起;再次,没有系统的营销体系和市场规划,企业目光短浅、功利化;另外,资金实力不足。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在某些特定的时期,或许企业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就能求到一个“救生圈”得以生存下去,只是,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一个“救生圈”都拿不到时,这时企业就危险了。
胡锦涛在山东调研时曾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总体趋缓,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在增多,这不可能不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温家宝在考察广东民营企业时也表示,“当前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因此,对这些目前正面临生死存亡的中小冰箱企业来说,变抑或是不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笔者愚见,认为对目前中国的这些中小冰箱企业而言,有以下出路可供选择。
1、和大企业合作,寻求被兼并或重组。
目前,海尔、美菱、美的等很多大的冰箱企业都有产能扩张的需求,而这些中小生产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当地拥有成熟的产业链资源,被一些大厂家买过去之后能够立马投入生产。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