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如何使用非货币激励?
单纯的派发红包功能逐渐丧失后,真正聪明的经理人,正在尝试花费心思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激励员工并与之沟通——
还在每个月愁眉苦脸地想着怎么“应付”那些表现优异的员工吗?还在努力抑制心跳加速的痛感,从那可怜的部门资金里,抽出更加可怜的一部分给下属发红包吗?如果身为经理人的你还在这样做,那么只能说——太老土了。
白花花的银子固然诱人,却未必能让员工的内心产生化学反应。芝加哥大学的斯科特·杰菲瑞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参与实验的63人中,18人未受到任何奖励,22人受到现金奖励,23人受到非现金奖励。这些人中,70%的人都表示“更愿意受到现金激励而不是奖品”,但实验结果却表明,受到非现金激励的人员表现出更高的绩效提升。
人们声称更喜欢现金奖励,但却为非现金奖励更努力工作。其实人们常常以为自己最需要钱,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往往就不再把钱放在第一位了。对经理人来说,这实在是个好消息。
因此,真正聪明的经理人,正在尝试花费心思用另外一种方法来激励员工并与之沟通,那就是非货币形式。也就是说,用礼物、关怀、休假、名誉称号等等代替金钱,来表扬员工,激发其工作热情。
一名员工的日记
不得不说,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因为这个月销售业绩是全部门第二名,上午在部门会议上,本人“遭到”了严重的表扬。兴奋感一直持续到下班。要知道,本人毕业还不到两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可以小小地得意一把。尤其是,经理在全部门50人面前给足了我面子,其中的大多数,可是我的兄长乃至叔叔辈人物。因为实在高兴,晚上下班后找朋友去K歌,但没想到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居然是在回家后。
门打开后,老爸老妈春风般的笑脸扑面而来,茶几上,老爸已经摆好了功夫茶,俨然一副要三口人聊个通宵的阵势。我正纳闷,还没宣布我的好消息呢,他们怎么就高兴成这样?老妈说:“你的经理傍晚已经来‘家访’过了。”
“家访”?太震惊了!记忆中上一次被家访还是小学时代的事情。而且很多时候老师家访是因为学生表现不够好。而这次经理不但来向爸妈通告了我的进步,还顺便打听走一大堆我的“隐私”,性格、爱好、家庭情况悉数不落。真是兴奋到晕倒。不过清醒过来后,在满怀感激的同时,我也发愁:这下为了不负经理的苦心,下个月我怎么好意思偷懒,又得拼命了。 上一页123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