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出路
一份数据报告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冰箱市场销量同比上涨78.5%,出口量同比上涨1.46%,冰箱企业数量急剧萎缩,国内外市场中高端冰箱产品销量均有明显上升。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冰箱产业虽然受到世界性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冲击,但从侧面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也促使中国冰箱产业结构逐渐提升和完善。也正因此,以索伊为代表的国内实力型冰箱企业成功寻找到了一条产业出路。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冰箱产业开始快速发展。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冰箱产业链日益完善,中国冰箱企业依赖成本优势一方面冲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主攻国内一二级市场,但产业结构粗放。随着一二级市场的逐渐饱和,2005年左右在浙江慈溪等地出现了众多中小冰箱企业,这些企业仍然依赖成本优势冲击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
自2008年起,受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上涨和外销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众多中小冰箱企业开始出现大规模停产或半停产现象,面对广大的农村市场,以索伊为代表的规模化实力型冰箱企业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市场份额却开始逐渐扩大。以索伊为例,在2008年旺季索伊全国市场保持了100%的增长势头,其中四川、河北地区销量增速突破150%。
以索伊为代表的中国冰箱企业如何进行企业结构优化调整,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侵袭的呢?
崛起于2005年的上海索伊冰箱针对中国三四级市场,连续多年市场销量增速突破200%,2008年产销量更是达到了200万台,被众多媒体称为“中国三四级冰箱市场标杆品牌”。面对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冲击,索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一是企业硬件优化。
据中国企业上游建设数据分析,70%以上配件数量实现自主生产的白电企业目前国内不到10家。因此国内很多规模化冰箱企业对于上游建设都非常谨慎。
但索伊在安徽六安仍然扩建了冰箱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基地,力求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更大幅度的让利于消费者,索伊冰箱70%的配件全部实现自我供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品牌市场竞争综合实力。
二是企业软件优化。
在人才的引入和制度的完善上,索伊高薪聘请了专业的售后部长及相关专业人才。在人才战略的推动下,索伊近年来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更加科学完善,从而避免了因杂乱无章而引起的成本浪费,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企业经营的额外开支。
在服务的提升上,索伊每年投入巨资定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售后服务培训,通过专业售后服务人才对各地市场服务网点的培训,提升索伊品牌价值。为了将售后服务培训到位,2008年10月份,索伊全国售后服务人员的大型培训会议被安排在上海、长春、西安、长沙和成都等五个地点进行,涉及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福建、河南、长春、成都、西安、湖南等市场,培训时间长达近一个月。
三是企业产品结构优化。
价格实惠、功能相对简单、能耗低的经济型冰箱是如今三四级市场消费者的首选。根据三四级市场这一消费特点,索伊凭借其两个月开发出一个新品系列强大研发实力,通过量体裁衣研制了诸多适合并永远领先于三四级市场的经济型产品,如英爵、伯爵、天爵、雅韵系列等外观独特、经济实惠的冰箱。同时,作为中国三四级市场标杆品牌的索伊冰箱也注重产品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近年来在节能技术的研制开发上投入巨资,坚持走“技术”与“环境”双赢的中高端产品路线,最近研制出了一款196L超级节能三开门冰箱系列,0.34度的日耗电量在三门冰箱领域已经属于高端节能产品。
中国品牌营销战略管理专家博锋认为,以索伊为代表的中国冰箱企业采取的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工程一方面成功抵御了来自金融危机的波及,另一方面通过创意使索伊品牌在新一轮产业洗牌中引领了先机,增强了索伊品牌的“稀缺价值”,从及中国冰箱产业的溢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