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调业或有劫

2007年04月02 00:00: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美国、挪威、密克罗尼西亚和毛里求斯,推动对世界上为生产空调设备而使用制冷剂最多的国家实施严格的限制。”这条刊登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的消息,在3月19日被中国商务部网站全文转载。

另外,3月14日,美国又协同阿根廷、巴西、冰岛、毛利塔尼亚以及挪威六国向联合国环境计划署臭氧问题秘书处提交建议书,希望今年9月在蒙特利尔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谈判加快逐步停止使用HCFC22空调制冷剂问题。

2006年,在全球日益变暖的气候面前,中国空调企业却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当头棒喝,其来势之突然,完全出乎了中国企业的预料,但对此中国空调企业早有准备。

业界分析人士认为,这既是出于环保的目的,也是披着环保的外衣打经济牌。

业界反应

事件关乎中国空调企业命运,却并没有引起业界的注意,接受记者采访的格力、志高、奥克斯等主流空调企业,对于这一消息并不知悉。原来,各种名目繁多的来自于国际上的环保压力对于国内空调界已经司空见惯,“记忆中,来自于发达国家对中国空调是否环保的刁难这不是第一次。”格力空调市场部部长陈幸儿说。

而这却是与众不同的一次,细心的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中国企业过于乐观了。

上述六国共同的理由是:已有明显证据显示,空调制冷剂对全球变暖和破坏地球臭氧层构成重大问题。最近的研究显示,HCFC22制冷剂的产量迅速扩大,减弱了保护臭氧层的效力。

中国国内销售的空调仍然全部使用HCFC22制冷剂,而出口不同国家根据各地的时间表来决定使用HCFC22制冷剂的时间长短。实际上欧盟已于2004年停止使用,美国将在2010年禁止国内生产此制冷剂,同时也在考虑是否禁止进口。如果六国同盟的建议奏效,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制冷剂使用计划将推倒重来。

目前国内空调企业正在经历从氟利昂到HCFC22制冷剂,再到完全环保的R410A的过程。诚然,这是一个趋势,但是并不紧迫。HCFC22是否对臭氧层会产生破坏,在科学界也存在较大争议。一部分人还是认为这种污染是很严重的,还有部分科学家认为是无稽之谈。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主流空调企业的总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即使现在国内普遍采用的HCFC22制冷剂,经过氟利昂的过渡升级后,对臭氧层破坏已经很低,至多对温室效应产生影响,而这比起汽车尾气对空气的破坏要轻微得多。在他看来,这仅仅是一个借口,是外国同盟以“绿色环保”为口号对中国空调的经济制裁。

此前,逐步停止使用HCFC22制冷剂早已在空调界的计划当中。资料显示,1987年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内容旨在对大幅度削减破坏臭氧层的气体作出规定,其中包括具体的时间表:以1985年的生产量为基准,HCFC22制冷剂产量压缩为65%;2010年,进一步压缩为35%;2015年,减少到10%;2020年,全面禁止使用HCFC22制冷剂,发展中国家可适当延期至2040年。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Ҫ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