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煮青蛙,职场“安乐死”

2006年07月06 14:51:00 来源:制冷快报

在就业压力下,许多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找了份自己不喜欢,或者没什么发展前途的工作。但是工作之后,又害怕改变现状,在“安乐”中慢慢适应着。

理想在安乐中慢慢陨落,尽管牢骚不断,却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你是“勇敢一跳族”还是“职场温水里的青蛙族”?

七年之痒,拒绝“安乐死”

茉茉 技术管理

人说婚姻有“七年之痒”,我的职场生涯也是如此。

大学毕业去了3个不出名的小公司,因为喜欢,加班都成了一种幸福。每天新接触的人、事,新学到的专业知识,都忍不住要回味一番。一年多后,跳槽到同行业一家较大规模的公司,应该说,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一家公司。因为年龄小,很多老同事对我很宽容,乐于帮助我。我迅速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专业技能也得到提升。

可是,我却开始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工作环境挺自由、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一切似乎也就是如此。我想开拓的新业务在大公司的条条框框下,每每送到老板办公桌上就“有去无回”,我试图创新的做法遭到了一些老同事的反对。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七年。早上,我不再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精神抖擞地开始新一天的打拼,而是磨磨蹭蹭地进办公室,这就是所谓“职业倦怠”吧?眼看我快奔“三”了,是“安乐死”还是“搏一记”?

尽管家人反对,但我最终还是决定离开上海,到北京搏一记。一个人独自生活的很多困难是我意想不到的,但我天生就是乐天派,啥事都往“好玩”处想,一个月搬5次家,在乌烟瘴气的网吧里工作上网,住处因拖欠电费被断电,偏偏老板在我辛勤工作几个月后还“开白条”欠薪……我是家里的独养女儿,这些事我根本不敢和爸妈说,他们肯定得勒令我回来。

今年春节我回上海和老朋友们一聚,一个好朋友说,听到周迅唱起《外面》那首歌时,马上想到了我,泪水就掉下来了。我却开怀地笑了,拍拍朋友的肩膀,说“我其实很快乐”。这不是安慰之辞,我知道我和这首歌唱的一样:“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

战胜怯懦去寻找希望

Rocky Huang 机关干部

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现在供职的政府机关,工作至今。想当初,为了能进这个人人羡慕的单位,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喜欢这个工作,也许是得来不易的缘故,我特别珍惜,从没有在退休前跳槽离开的想法。

然而,情况在2年前发生了变化。新来的头头大刀阔斧搞改革,没有事先征求意见和谈话,甚至连个正式通知都没有,我就被调到了一个新成立的被公认为最艰苦的部门。吃苦,对从小生长在普通工人家庭的我,并不算什么。让我难过的是,自己在单位头头的眼中,似乎已不再具有思想、情感和尊严。

和我同样遭遇的还有几个同事,一半都跳槽了,一气之下我也曾想一走了之。但是,我的悲剧就在于——性格犹豫不决,连去饭店点菜也要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别说跳槽这么大的事情了。

我常常对自己和别人说,我所做的这份工作圈子很小,跳槽过去也还要跟原单位的旧同事们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会觉得难为情的。听了这样的解释,别人不再说什么,我也就渐渐受了这种思想的“催眠”,越来越安于现状。

正当我对新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和喜爱时,又发生了变故:原部门领导升职,新领导让我极不适应,他像对待幼儿园小朋友一样管我们,似乎缺了早请示晚汇报,工作就会瘫痪。每周一次的部门工作交流会也变成了批判大会——每个人都要低着头接受他滔滔不绝却并不一定有道理的指责。

与薪水相比,我更看重的是在工作中能否得到信任、尊重和乐趣。所以,面对这样不如意的职业生涯,我最终决定,战胜怯懦,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温水青蛙”也许有理

小张 部门主管

表弟学的是建筑,毕业后进了一家设计所,这正是他中意的工作,他也雄心勃勃地做起了建筑师的美梦。不料,不久设计所改制,他被辞退了,到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暂时栖身。

虽然这家公司实力雄厚,但主业不是建筑,他只能在后勤部门干些修修补补的小工程。开始他心有不甘,扬言1年内一定要跳槽到建筑公司就业。然而3年过去了,他不但没有跳槽,反而“乐不思蜀”了。

表弟说,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梦想不能脱离现实,适应环境也是一种素质。能专业对口又事事顺心,那实在是侥幸;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不太理想的“温水”里生存,也同样能施展才华。他在向我表述自己的这番见解时,我没有听到一点点自嘲的口气——他的反思是真诚的。说实话,人能够看多远呢?外界的变化有时是不可预期的——这家公司终于要建新厂了,经过两年锻炼的表弟,以自己踏实的工作获得上司肯定,负责新厂基建工作。表弟终于迎来了施展拳脚的好时机,这是他当初没有预料到的。现在,他理所当然不想跳槽了。

不用嘲笑“温水里的青蛙”,跳与不跳,取决于价值取向,无关是非。

“勇敢一跳”也有风险

芳草 外企主管

我已经有17年工作经验,回顾以前,大概平均2-3年换一个工作岗位。做过“温水青蛙”,也经历过“勇敢一跳”,但我不敢苟同“职场安乐死”的说法,我认为这未免偏激。

客观地说,任何一份工作,我们总能找到喜欢的部分和不喜欢的部分。如果多看看喜欢的部分,就容易觉得满足,如果只是看不喜欢的部分,当然就不喜欢了。所以我认为只以“喜欢不喜欢”来衡量工作,是职业观不成熟的表现。

况且,“勇敢一跳”是要付出代价的——

■机会损失 我曾经在一个大型跨国企业工作,两年没提升,觉得没有前途就走了。但离开几年后,竟然发现后来顶替我的同事提升了,因为原来的经理走了。算算自己出来工资也没长多少——后悔没多坚持几年哪!

■工作稳定性不高 猎头和新老板一般不会喜欢经常换工作的人,尤其是成熟的大公司。所以,经常“勇敢一跳”的人,在职业的信用度上有点打折扣。

■失败的风险 如果跟踪那些跳出来的人,有多少成功率呢?最多一半对一半吧。

我想,“温水里的青蛙”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一段职场经历,有些人设法享受温水游泳的乐趣;有些人会选择离开,因为他发觉自己是一个喜欢挑战和冒险的人。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