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空调业健康概念是主角
2006节能概念崩盘?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主任李铁男表示,自节能强制标准出台后,不少国内的空调生产企业纷纷在能效比方面大做文章,一味追求高能效比并以此来误导消费者,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一度在能效比上大做文章的科龙在2005年遇到了困难,让能效比攀比风在2005年下半年有所缓和。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空调的最佳能效比只能是3.5左右,无限度地提高能效比既大量浪费钢铁、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能源,同时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亦远远大于其使用时所节省的电费。国美负责人表示,一台节能标示为一级的空调比普通空调贵1000多元。假设节能空调日节省的电量在2度左右,费用大概是1.6元,一年用100天,省钱160元,而一款普通的一匹空调和节能空调的差价在1200元左右。
业内专家认为,在能效强制标准出台以后,节能已经成为了同制冷一样的基本性能。消费者在购买空调时,只会参考能效比。对高于一级能效比的炒作,将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这些综合因素将使空调企业不再热衷炒作节能概念。
健康标准值得期待
“节能概念虽然不再风光,但是健康仍然会是明年空调的主要卖点。”某品牌空调制造商表示。由于2006年很可能出台健康空调的国家标准,因此健康空调仍然会是主要的卖点。据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助理吴尚杰透露,除了格兰仕一家企业外,目前所有“健康空调”都没有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据吴尚杰介绍,利用臭氧,每立方米超过0.16毫克的浓度,就会产生不良的作用。用紫外线杀菌,超过一定波长也是有害的。但是宣传这些概念的空调企业并没有将这些情况告诉消费者。记者在苏宁卖场看到,近四成的样机都贴上了“健康”的标签,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进行健康宣传。但是从2004年就开始制定的空调健康标准却迟迟没有出台,这让健康概念越来越模糊。有关专家呼吁,国内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健康空调的相关规定,提前规范这一即将启动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