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业需要技术突围
起步于模仿和借鉴的我国空调业,经过近十几年来的跨越式发展现已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大的产能,仅珠海格力空调一家,2005年其家用空调销量突破1000万台套,跃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空调业整体上“大而不强”的窘境依然突出,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价格战后,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欧盟绿色贸易壁垒等环保壁垒的压力进一步凸显,我国空调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根据统计,今年我国空调行业销量普遍下滑10%,一些品牌降幅甚至达到40%,这标志着我国空调市场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行业寒冬。
近日在广东佛山举行的中国空调行业自主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质检总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家电研究院等部门的专家一致表示,人们通常归咎的原材料成本上涨、贸易壁垒冲击等并非此次行业寒冬的主因,“这只是表面原因,国内空调市场同质化严重、缺乏产品创新引发的产品附加值过低才是今年空调出现全行业危机的主因!”
发起并组织此次行业自主创新发展论坛的广东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表示,最近10多年来,国内空调企业坚持不懈地进行系列的技术引进或创新尝试后,发挥本土化营销、廉价劳动力成本、规模化扩张等优势,在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与国外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在品牌价值、核心技术掌握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李兴浩分析表示,多年的价格战使得空调企业已经没有资金和精力进行技术研发,导致空调业正面临着缺乏核心技术的危机。而国内空调行业缺乏差异化竞争力、缺乏规范和标准又导致了同质化产品只能继续价格战、规模战。这个恶性怪圈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欧盟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下显现得尤为突出,他说:“中国空调产品的技术变革,突破口就在于压缩机、制冷剂等关键环节上,而这些技术无一例外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所以说2006年的行业窘境并非偶然,只是行业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国,但没有创新就将没有中国空调行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