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史上最牛合作背后的反思
被众多空调厂商称为“空调史上最牛的合作”,终于在2月18日的珠海揭晓。根据双方协议,格力电器和日本大金将在精密模具、变频压缩机等一系列项目展开全面合作,实现在空调尖端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升级。格力方面称,此次合作不同于以往国内其他空调企业单纯引进国外技术的合作方式,而是世界顶级空调厂家第一次在产品设计和零件开发阶段选择与中国企业开展强强合作的先例。
进入21世纪,空调厂商合作的脚步似乎在渐渐加快。特别是最近两年,国外厂商越来越频繁地向国内企业抛来“橄榄枝”。从不久前美的中央空调再度牵手东芝开利深化技术合作,完成了自身第3次在中央空调核心技术方面的全面升级,到几天前格力与大金牵手,短短4个月间,国内外空调巨头两次“联姻”的举动引得众人瞩目。
先进技术,国内厂商趋之若骛
“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掌握市场的话语权。”这是格力的格言。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更是自豪地说,大金对盟友千挑万选,最终选择了格力是因为格力“有技术”。格力相信,得到在变频技术和多联机领域叱咤一方的大金辅佐,未来合作双方将如虎添翼、势不可挡。而此前,美的中央空调方面的考虑也很雷同。美的电器中央空调事业部总裁张权表示:“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方面,我们通过与国际领先的公司合作,博采众长不仅使美的中央空调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研发实力,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国内品牌快速成长的发展途径。此次美的中央空调和东芝开利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决定再一次进行技术战略合作,希望沿续和发展双方的合作成效,取得双赢。”
技术提升是不少空调厂商合作的第一要务,更是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信心不断膨胀的“强心剂”。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仅仅是美的、格力这样的大型空调厂商如此,一些二线甚至不知名的企业也纷纷找寻着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的“亲家”。在业界承认国内厂商在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方面普遍落后于国外先进厂商的大背景下,这种发展思路似乎约定俗成,不容置疑。
除了技术,还有什么更值得学习
格力与大金的“最牛合作”已经尘埃落定,然而大金是否会将“看家秘籍”全部搬上桌面与格力共享,仍受到不少人的强烈质疑。各种技术合作被众多厂商看作是救命稻草,但核心本领终究掌握在对方手中,国内厂商不免要受到种种制约。那么,技术合作是不是企业发展的惟一捷径?国内厂商能否从其他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业内专家给出了明确的观点。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名誉理事长吴元炜认为,企业合作最大的体现就是优势互补。与世界先进厂商合作,这种对于对方的了解与在外界观察绝对不同,近距离接触可以为更好地学习国外厂商的各种先进理念创造条件,而不单单是技术。以往,大多厂商学习都是通过各种媒介或者短期考察,知识来源极其“书面化”,合作之后,这种近距离的感悟过程可以让呆板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
吴元炜告诉记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内厂商想要单纯学习国外厂商的先进技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方也不会轻易透露,而一旦合作成功,国内厂商更亟待学习的是国外先进的“综合标准”。“打个比方,年产值百亿元的企业,其管理模式与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企业一定大有不同,相应的组织结构也不会一样。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很早就曾提出,中国的组织文化不解决,难以出来真正的跨国公司。因此,相比较于技术层面,先进厂商的综合优势更值得去认真揣摩。”吴元炜说,“厂商联合是一种顺应历史的趋势,这种趋势未来也将越来越明显。有一些聪明的企业,它们明白自己目前最缺的是什么,找寻能够为自己‘补漏’的合作方,这种办法也很高明。”
国内厂商如愿有所收获,可事实上,国外厂商并非慈悲的菩萨,它们同样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明显。暖通界资深专家、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吴德绳说,从以往国内外厂商合作的案例来看,双方仍难以摆脱存在于共同矛盾体的现实。大多数情况下,固有技术是国外厂商坚硬的后台,而中国潜在的市场需求则最让它们“虎视眈眈”。国内厂商“为他人做嫁衣”,与外商共享部分市场,是它们在学习过程中交出的学费。这笔学费到底是否有所值,就要看企业自身的本领了。
很多专家都对中国空调业的发展表示出相近的愿景。他们认为,中国现在是名副其实的空调大国,不管是从产量还是从产品的先进性或可靠性等方面,相比以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所有厂商都需要加强空调核心技术的提升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涌现,从空调大国向空调强国迈进。
“这需要一个过程。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产品的身影能够出现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吴德绳说。
虽然合作或让对方分得自己的一杯羹,然而目前仍有很多厂商在考虑这种发展模式,这也是不少业内专家大力提倡的。吴元炜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谈判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关键在于企业更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互联网上,很多人对空调厂商的合作发表了见解,有网友引用了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的一句哲言概括如今硝烟弥漫的空调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变频技术,“先进”却遭业内质疑
我国政府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很多厂商都表明将用实际行动响应和支持中国的节能减排政策,为保护地球环境作出切实的贡献,而事实上,不少厂商则更看中蕴藏在其中的巨大商机。
对于格力与大金的合作,有不少业内人士都心存疑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知名专家曾经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变频空调虽然“技术含量更高”,然而大金的变频技术在日本很受欢迎,主要与该国民众的使用习惯有关。“我们国家大多数人都是到家之后或者睡觉之前觉得很热才开空调吧,每天空调的使用时间要比日本少很多,而变频空调往往只有在长时间使用的状态下才能体现其优势,因此,变频技术在中国究竟能不能像宣传的那样省电,我持保留意见。”他说。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这个在今天看似“大逆不道”的观点,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却得到了相当数量专家的默认。就在去年,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素有“中国创造的理论良心”之称的施业传也曾对媒体宣称,变频空调节能是一个“可怕的伪命题”,是中国空调业盲目冲动的“真实谎言”。他认为,定速空调相比较于变频空调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某些协会和专家大肆鼓吹变频空调,表面上是节能爱国,实际上是耗电害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次两大空调巨头企业联手合作,不少媒体都称这将为空调制冷市场带来无限生机。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国大力推行变频空调技术,究竟是顺应历史潮流而动,还是仅仅为某些厂商占领市场恣意的“忽悠”,需要时间来检验,更需要某些职能部门擦亮眼睛、恪于职守。吴德绳说,国外产品好不好,关键在于这些产品是否做了符合中国特点的升级换代和“孵化”,单纯地迷信国外品牌并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