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与风险定价

2005年09月16 10:19:00 来源:制冷快报
金融市场是指交易各种金融资产(或称金融工具)的市场。金融市场的涵盖面很广,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因为它们分别发挥着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的主要功能。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存在的许多金融难题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储蓄难题以及股市难题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任何“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中国金融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对风险进行正确定价的问题,如果说任何国家的金融市场都存在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无疑中国金融市场的这方面错误程度更加深层和严重。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和市场的相互替代正是基于双方的利用价格发现机制的比较优势进行的。如果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的双双不完善的话,那么这种替代就不会是有效率的,结果只能收敛在很坏的均衡上。这其中的道理很浅显,生活中就存在这种情况,一个方面出了问题也会导致另一个方面出问题,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坏账过大问题和高额储蓄分流问题,股票市场存在“包装”上市问题和诚信缺失问题,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其实,所有这些问题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风险定价出了问题。当然,具体到每个具体的情况又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但是,笔者认为,其中的道理无非出在两类错误上。经济学是最讲究分类的,只有分好了类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管用的。

借用统计推断术语,一类是去真的错误,也就是由于“预算约束过度硬化”而导致的第一类统计误差,另一类是存伪的错误,也就是由于“预算约束过度软化”而导致的第二类统计误差。审计学上把这两类错误分别称为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讲,这两类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者和运营者根本没有把握好这个“度”,犯错的程度已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到了必须进行纠正的时候。不完善的市场又不能自动纠正这样的错误,所以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动态经济学是建立在包含量变和质变的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之上的,在量变的程度还没有达到质变以前,我们必须采取有利的措施以改变事态收敛的方向,否则只能“积重难返”。事实上,这和中国进行渐进式改革的大思路是一致的,我们就是要在不断化解风险的过程中使事物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不断地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把风险控制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可以接受的水平以内。但是具体到金融市场而言,笔者认为,这个风险已经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必须予以化解,而化解金融市场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给风险以正确的定价。

就是因为风险没有被正确地定价,银行的大量坏账才得以滋生,银行的大量存款才由“惜贷”而导致体内循环;就是因为风险没有被正确地定价,股市才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一些没有潜力的公司由于符合所谓的“标准”而上市“圈钱”,而一些有潜力的公司则由于不符合所谓的“标准”而不能突破“资本瓶颈”;就是因为风险没有被正确地定价,大批中小企业才由于缺乏所谓的“硬信息”而处于资本的“饥饿状态”。金融的问题往往是一环扣一环,这也是金融改革较其他改革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融改革的落后连累了其他方面的改革,又是另一个层面的环环相扣。笔者认为,从风险角度入手,更确切地说风险正确定价的角度入手,乃是金融改革的突破口,而相关的政策(特别是监管政策)又必须围绕着“硬信息”和“软信息”的有效替代展开,否则难免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根本不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不可否认,风险的正确定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手机版查看本网页

微信公众号

个人微信

手机:13007606916
13223029089
电话:0371-60957609
联系人:赵经理
QQ:9797618


友情链接

地址:中国·郑州金水区 热线:13007606916,13223029089/ 0371-60957609 E-Mail:mqlbh2016@126.com, QQ:9797618
在线客服:QQ:9797618
Sitema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