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高速增长类型转向高质增长类型
2004年,我对海尔创业20周年时评价:海尔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民族英雄;海尔创业21周年,我再加上一个新的评价:海尔是全球化竞争条件下中国企业的杰出代表。 为什么说海尔是全球化竞争条件下中国企业的杰出代表?有几个重要的数据支撑这个结论。我今年(05年)10月份到海尔集团又做了一次调研。海尔正在从高速度增长类型向高质量增长类型转变,由如下特点:
第一个数据,海尔今年(05年)的全球营业收入是1039亿元,相当于128亿美元,这相当于今年全国GDP的0.6%,相当于今年山东省GDP的6%。海尔是一个创造经济财富的中国大企业,不久就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这可能是中国非国有企业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因为2004年世界500强企业最后的企业全球营业收入是124亿美元。我把海尔称为“市场创新驱动”,不仅开拓国内市场,还不断开拓国际市场,2005年海尔品牌出口与海外生产销售额达到2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40%;
第二个数据,2001—2005年5年期间,海尔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总量比重在3%—5%,研发投入累计数超过100多亿元,海尔正在成为以技术高投入,技术驱动型的企业;
第三个的数据,到2005年,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0项,最重要的是发明专利达到819项,已经成为在这个行业内国内申请发明专利最多的家电企业。另外海尔也成为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8月31日)评选“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的第一品牌,海尔自主品牌价值已经达到702 亿元,此外海尔还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这是很重要的数据,它说明海尔属于“技术发明驱动类型”的中国最优秀的企业。
第四个数据,海尔的全球工业园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创造的销售额都达到了148亿元。这对中国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属于土地节约型,特别是土地生产率是相当高的。我把海尔称为“资源高效率类型”的中国企业。如果中国的所有工业企业能够达到平均每平方公里创造的销售额都达到1.5亿元,也就是海尔土地生产率的百分之一的话,那么在中国只需要百分之一的国土面积(9.6万平方公里)就可以创造14.4万亿元的工业销售额(2003年全国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销售额为14.3万亿元)。
今后我们衡量一个企业不仅要看它的劳动生产率,更要看它资源生产率,如土地生产率,能源生产率,水资源生产率。
最后一个重要的数据,就是海尔员工5万人,但是创造17万人的间接就业,如果包括在全球的几十个国家的直接或间接就业,达到22万人。我把海尔称为“就业密集型或创造就业型”的企业。这对中国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现在是7.5亿劳动力,大体占了全世界的25%。如何解决世界上四分之一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我们中国政府始终必须要实行的一个基本任务。
以上数据都表明,海尔确实是全球化竞争条件下的中国企业的杰出代表。从中国的发展角度看,中国不仅需要一个最优秀的企业,还需要千千万万的像海尔那样的中国企业。他们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创造财富的国家脊梁。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十一五”规划》的七大发展目标,其中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目标,我们把它概括为“创建创新型国家”目标。它的提法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很显然,海尔就是这样的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中央提出创建创新国家目标,它的含义是什么呢?如果从理论上来看,就是迈克提出的四种驱动类型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要素驱动阶段,例如山西有煤就可以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