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冷冻年空调价格分析
2007冷冻年度空调价格:涨了?跌了?
开启2007冷冻年空调市场大幕的并非格力、海尔等传统空调巨头,而是国内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国美和苏宁。
2007年3月中旬,苏宁电器发布《2007中国空调行业白皮书》,称由于在2006年空调厂商库存总量超1000万台,07年度库存消化压力加剧;2006年空调价格上涨压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因而2007空调价格具备了下调的空间、动力和压力等客观条件。
而在苏宁空调《白皮书》发布前,一份由国美电器、永乐电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联合发布的《2007年空调市场消费白皮书》则称,2007年空调市场价格将趋于稳定,但由于空调高端产品比重增加,空调平均价格同比将有所上升。
2007空调冷冻年度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个年度,空调的价格是究竟是涨了还是跌了?
从国家信息中心市场处近期披露的监测数据来看,2007年1-6月份,空调销售单价同比上升10.3%,其中销量最大的分体壁挂空调的加权平均单价为2346元,比去年同期高了近200元每台。
而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空调涨价的现实,统计表明,1-5月份出口空调加权平均价格为157.78美元,同比上升了9.4%,且今年上半年我国空调业的出口和内销实现了23.6%和16.94%的增长
上述数据表明,2007空调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不但成功消化了1000万台上一冷冻年度的库存,还取得了销量和空调平均单价的双双提升。
经历了2006冷冻年度的价格飙升的中国空调市场,为何2007冷冻年度并未出现大家意想中的回调?笔者以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天公作美
空调市场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与2006年那个清凉的夏天不同,在2007年高温预警不断,无论是华北、华中还是华南、华东,都曾长时间被“红色高温预警”所覆盖,福州更是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记录---连续28天温度超35℃。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的高温天气有力的支持了空调市场销售,在今年16.94%销量增长中,天气因素可谓居功至伟。
第二、原材料一直高位运行导致空调价格始终高位运行
2007空调冷冻年度,铜、铝、钢材、塑料等空调主要原材料没有如预期一样走低,空调主要原材料一直处于历史的高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空调价格下跌的空间。
第三、2006年空调涨价的经验积累
笔者把这一内容单独列出来可能很多人会不认同,但分析一下2006年几大空调品牌的年报都可以发现,虽然空调价格上涨抑制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导致空调销量的下滑,但几大空调品牌都取得了利润的大幅度攀升,销量和利润的“倒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主流空调品牌涨价的决心。
第四、品牌集中度提高 价格战变身价值战
有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空调品牌十强已牢牢占据了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格力、海尔、美的空调三巨头更是占据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半壁江山。据业内人士估计,2006-2007年,活跃的空调品牌仅25个左右,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市场资源更是不断向优势品牌集中,这一市场趋势导致小的空调品牌打不起价格战,大的空调品牌不愿打价格战,空调企业选择更多的是质量、售后服务、节能等为空调市场营销的诉求点,价格战演变成价值战。
第五、渠道商修好制造商 自建渠道风行
经过数年的博弈,无论是以销售空调起家的苏宁,还是把空调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国美系,都意识到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并不能带来利润的同步提升,相反却是造成了与供应商种种矛盾的根源,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已为“双赢”或者“多赢”的做法所取代。而空调制造商自建渠道捆绑经销商,空调价格的下降意味着利润的下滑,相信这不是合作双方所乐见的。再者,多年的价格战已经危及到整个行业的生存,在这一点上,行业的主流企业应该都“心有灵犀”,空调价格的坚挺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