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库存压力大厂商寻求突破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对外发布了《2007年中国空调消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报告》预测,2007年国内空调产量将首次突破8000万台,市场排名前十位的主力品牌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将逐年扩大。
就产品方向而言,随着消费者对居室环境的要求日渐增高,空调产品受关注的焦点已集中在节能、健康和外观时尚等方面。
库存压力未减
近年来,中国空调消费市场一直保持着平稳发展态势。
自2003年以来,在空调出口增长的强劲带动下,国内空调产量实现突破式增长,连续3年保持在7000万台以上。《报告》预计,2007年国内空调产量将首次突破8000万台。不过,连创新高的数字背后却透露出行业隐忧。
由于空调产品快速普及,国内一二级市场日趋饱和。2007年,随着节能、健康、外形时尚的新品机型大量入市,将会加快空调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市场需求将转为以产品更新换代和成套购买为主,房地产建设也为空调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相比较而言,在三四级市场上,受制于收入水平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空调整体需求规模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鉴于国内市场的整体情况,《报告》预计,今年国内空调市场销量将达到2600万台左右,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与内销相比,外销前景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06年度各品牌的出口总量达到了2720万台,比2005年度增长了160万台,增速达6.2%,相比于2005年度9.4%的增速来说,市场增长开始放缓。2007年度的空调外销前景不容乐观。
虽然行业产能急剧扩张,但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平稳增长,产能与需求量之间的不平衡致使空调库存量连年增长。
降价消化库存
经过几年的洗礼,我国空调行业正逐步进入成熟期。2007年,行业整合加速,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
2006年,空调市场主要活跃品牌仅剩25个左右,大多数中小规模品牌被清洗出局,市场资源不断向优势品牌集中。据统计分析,在国内市场,海尔、美的、格力等一线品牌的市场份额由2003冷冻年度的34.6%上升至2006冷冻年度的55.8%,而排名前十位品牌的合计份额达到85.1%。
业内人士指出,2006冷冻年度品牌竞争的结果说明,品牌集中度提高和品牌淘汰并存的局面不仅成为现实,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到2007冷冻年度。
在竞争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2007冷冻年度18个市场份额低于1.01%的品牌有可能出局。今后几年内,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的双重压力下,空调企业整合并购的速度将会加快,传统一二线品牌的划分将难以准确描述整体品牌竞争状态,空调行业前10名的位置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日前,苏宁电器举办了2007空调发展趋势研讨会,来自厂商和行业协会的代表对今年空调价格发表了意见。与会商家代表分析了空调价格应下跌的三个因素:铜价是2006年空调集体涨价的主要因素,当前国际铜价已经下降;受2006年空调市场影响,目前库存量大;空调行业产能过大造成过剩。
《报告》预测,海尔、美的、格力等一线企业2007年将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品牌建设中,坚守价格阵线;而海信、科龙、志高、春兰、奥克斯等二线品牌则致力于扩大产能和提高市场份额,降价政策将会成为这类企业的市场突破口。
专业渠道优势明显
2007年,国内各销售渠道竞争仍然激烈,家电连锁渠道已经成为空调企业争夺的焦点。2007年,国美永乐、苏宁、大中等大型连锁卖场在重视价格策略的同时,将更注重服务策略,通过推出服务新措施提高空调的销售规模。
空调厂商对家电连锁渠道的依赖程度逐步加大。近日,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在北京密会大中电器总裁张大中,双方敲定,2007年大中电器最低包揽格力空调在北京50%的销量。双方希望这个份额能达到80%。大中电器最新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格力空调在北京消费者中的认知度不如海尔空调。对此,专家认为,格力空调还需充分借助大中电器在北京的强势地位,加大推广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针对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空调产品需求状况进行的调查显示,节能、质量、健康已经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产品要素,关注度分别达到82.1%、78.3%、77.4%。可以预见,节能、健康、时尚外观仍将是2007年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