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钢材市场影响分析
今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持续性强劲上涨。据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数据测算,今年4月末,全国30个主要城市、五大品种的钢材平均价格为5945元/吨,比去年12月末上涨5.4%,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4.6%,上涨幅度进一步提高,绝对吨价提高了1834元。
出口形势量减价升。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4月份全国钢材出口平均吨价为928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44.3%;钢坯出口平均价格为 530美元,提高21.8%。从绝对值来看,4月份中国出口钢坯同比多卖了95美元/吨,出口钢材多卖了285美元/吨。统计数据表明,1—4月累计全国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23.9%,但出口金额却增长了4.1%,继续呈现减量增收局面。
分析今年以来中国钢材的涨价因素,一是生产成本增加;二是美元大幅贬值;三是一些生产企业和贸易商乘机炒作。因为今年上半年国内钢材的涨价幅度远远超出了成本增加水平,已经不能完全用成本提高来加以解释。
如上所述,今年4月末,全国主要城市、主要品种的钢材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1834元/吨。如果按照钢铁企业平均出厂价格低于市场价格200—300元/ 吨测算,4月末全国钢铁企业的平均出厂价格同比至少提高了1400元/吨,而同期大型钢铁企业所增加的铁矿石费用(国内外矿石价格、长期合同价格与现货价格综合测算)不超过300元,即使将焦炭、废钢、动力、物流、环保、工资等全部费用考虑进去,所增加的吨钢成本也不会超过800元。由此可见,国内钢铁企业涨价幅度远远超出了同期和预期的成本增加幅度,产品利润又有增加。根据中钢协统计,今年1-2月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25.63亿元,在去年增长41%的基础上,同比又增长了20.4%。钢铁行业实现利润能够连年大幅增长,借助成本因素提高价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下阶段成本继续增加,美元疲软和炒作题材依然,因此钢材价格继续高位运行。
二、消费需求回落态势进一步确立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中国钢材市场需求回落态势获得了进一步确立。构成消费需求的两大部分:无论是出口需求还是国内需求,都出现了增长水平的显著放缓,或者是绝对量的下降。
(一)出口量大幅下降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1—4月份累计, 1—4月份累计,全国钢材出口量为161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3.9%;钢坯出口量10万吨,下降96.2%。
在钢材直接出口下降的同时,其间接出口量也在减少或者是增幅回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累计,全国金属加工机床、钢铁紧固件、不锈钢厨具、餐具、金属工具、缝纫机、微波炉、电扇等耗钢产品出口量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电动机、摩托车、自行车、洗衣机、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产品出口量虽然还在增长,但多数产品出口增幅不超过5%;轴承、集装箱等出口增速较高,但也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 上一页1234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