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打造全球空调制造巨头
格力电器一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专业化空调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格力电器已经形成从技术研发、原材料配套、元器件生产、压缩机制造、空调设备生产、销售服务等专业一体化的产业布局。
自1996年上市以来,格力电器业务收入和盈利水平连续多年快速增长,这在A股上市公司中是十分少见的。根据Wind数据显示,1996-2006的10年间,格力电器主营业务收入由28.41亿元增长至238.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68%;净利润由1.86亿元增长至6.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94%。格力电器上市以来公开融资7.2亿元,而历年来向股东分红现金超过14亿元,体现了非常好的投资回报,成为A股为数不多的“现金牛”股。
2006年格力电器空调销量超过1300万台套,而现有的珠海、重庆两大基地的调整产能只有1100万台左右,空调产能亟待拓建。2006年9月,格力电器决定投资5亿元,在合肥高新区新建300万台套空调生产基地,计划2007年下半年达产。在兴建合肥基地的同时,公司还计划在珠海龙山新建360万套空调压缩机生产线,2007年底建成投产之后,格力电器空调压缩机年产能将超过800万台,届时公司空调压缩机自给率将达50%以上。此外,格力电器的巴西生产基地有20万台空调产能,巴基斯坦10万空调生产线也在建设当中。到2008年合肥基地达产之后,格力电器将形成年产各类空调1500万台套的能力,产能有望跃居全球第一。
空调寡头竞争格局显现
2005冷冻年度以来,空调市场增长明显放缓,市场销售增长由2004年的40%下降至6%以下,成熟期市场特征逐渐显现目前,格力、美的、海尔等空调企业产能均已突破1000万台,国内空调企业的实际产能已突破1.2亿台,而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空调的需求总量在5200万台左右,处于严重的供过于求状态。国内市场方面,由于大部分空调品牌通过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进行销售,一、二线城市市场在家电连锁卖场价格战的推动下市场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则因为销售渠道的限制,市场启动缓慢。此外,06年天气较往常偏低,也造成了市场需求疲软品牌集中度持续提升:截至2006冷冻年度末,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监测范围内有销售业绩的品牌由2005年的69个缩减到2006年的52个,消失了17个。剩下的52个品牌中,有18个销售量占有率不到0.01%。在国内市场销量的占有率上,主力品牌与其他品牌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前三位品牌合计市场份额由2003冷冻年度的34.6%上升至2006冷冻年度的55.8%;而前十位品牌的合计份额达到85.1%。在市场机构跟踪的22个重点大中城市中,空调品牌前三甲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7%,占据空调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格力品牌空调机占了28.6%。
近两年来,一级城市空调需求明显放缓,阶段性市场饱和的特征开始显现;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一、二线主力厂商加快了三、四线城镇与农村市场网络建设和市场渗透力度。格力电器通过28个区域销售公司,发展了1000多家三四级城市经销商,以及3000多家格力专卖店,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售后服务网点超过5000个。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
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