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冷工具市场初显交困 企业早作转型准备
制冷工具是我国制冷产业链上下游中,品牌集中较高,发展较为成熟的行业之一,多年来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制冷工具领军品牌近些年开始或显性,或隐性的调整。比如:有的开设创立新产品品牌,有的延伸工具生产链条,有的继续扩大投资,把工具做专做强……
这些调整是企业主动追求发展壮大的必然经过?还是行业内外压力让企业不得不为之?亦或者兼而有之。疾风知劲草,领头羊的一举一动不仅率先投射出行业发展的变化,更是为整个行业和后来者提供参考样本。
一、2013年工具市场向好
制冷工具产品线齐全
市场上,制冷工具主流的分类有:管路工具,如管割刀、弯管器、扩管器、套丝机、拉孔器、管钳、封口钳、燃烧焊具等;检测设备,如泄露检测器、真空压力表组、温度测量仪、真空泵、冷媒回收机、冲主机、电子秤等;清洁机具,如高压清洗机、脉冲清洗机等;最后是电动工具类,如电动切管机、塑料管焊机、电软钎焊机。就市场而言,管路工具需求类最大,其次是检测设备类。
目前我国制冷工具市场产品线齐全,国内外企业的生产布局也体现了这一特征。比如:罗森博格公司主要生产真空泵、回收机、充注一体机、数显表组、管道弯管切割、管道测试、烧焊焊接、以及相关制冷工具产品。
吴江东力工具主要生产胀管扩孔器,管子割刀,封口钳,棘轮扳手等系列制冷五金工具。吴江高凯五金产品有精品管子割刀、胀管扩孔器、弯管器、PVC剪刀、管子绞板等几大品种系列,共五十多个规格。
浙江鸿森制冷机械有限公司的制冷配件有五大类,分别为自控元件(电磁阀,球阀,视镜,避震管,过滤器等)、电子数字表组系列、制冷剂回收机系列、表组及管路工具系列。
企业销量有升
虽然我国制冷工具市场增长不抵高峰期——2007年、2008年的风光局面,但2013年依然保持了稳定的态势。
采访中,罗森博格管道工具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余勇告诉记者:“虽然最近几年经济形势不是太好,但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每年都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
浙江飞越总经理蒋友荣介绍,今年上半公司年销售情况良好。其中一到六月份销售增长达到36%,其中真空泵和制冷工具在全球市场所占比重也不断提升,飞越的品牌有了明显的提升。
“随着国家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等政策的不断出台,2013年整体工具市场的产量和销售情况总的来说比较乐观,市场对工具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浙江鸿森机械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郑松向记者说到,“目前销售额已达1500多万套,这与鸿森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密不可分。”
吴江高凯五金总经理陈全根告诉记者:“公司今年的销售额约1千5百万左右。其中,国外市场占销售额80%,国内市场占销售额20%。”此外,武义纵横、吴江动力、浙江鸿森等企业都反映今年市场还算稳定。
二、工具企业经历多重考验
外贸形式不乐观
这两年,全球经济不明朗,外需低迷导致我国出口增长放缓。来自于商务部消息称,去年我国外贸增速进出口同比增长6.2%,增速较往年大幅下滑,外贸形势不乐观,而2013年形势将比2012年来得更为严峻。
商务部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世界经济形势将出现企稳回升,但其中不确定性因素和复杂性将超乎人们想象,这其中,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依然面临变数。与此同时,欧债危机当前正处于一个关口,如果欧盟一些国家发生更大规模的财政问题,形势将进一步恶化。
在外贸交易中,汇率成为了很多企业反映的问题之一,截止到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兑欧元、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业内专家坦言,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偏高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订单被挤占和失去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吴江市高凯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全根告诉记者:“今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由原来的6.8调整为现在6.15,但贸易公司还是按照原来的汇率点结算,这就把中间的压力全部丢给了我们厂家。”
市场有饱和迹象
目前,在我国工具市场立足的品牌有美国里奇、德国罗森博格、台湾冠亚制冷工具、温岭飞越、浙江鸿森、吴江东力、大圣纵横、红叶工具、格美制冷工具、英福康工具、高凯五金等。
随着制冷工具市场的发展,近些年,原本较为平衡的品牌分布和市场份额被逐渐打破,据了解,每年约有4、5家企业进入。新企业分食越来越小的蛋糕,势必会造成行业竞争激烈。而制冷工具不属于紧俏商品,市场又是买房主导,市场虽然还处于增长期,但速度难达高峰期状态,有趋于饱和的迹象。
此外,工具本属于专业化的产品,可目前部分已形成了通用化体系。对于相关企业而言,虽然有利于相互制约,市场标准化,以及买方,但也让市场价格更为透明,企业利润逐年缩水。
吴江高凯五金总经理陈全根分析,工具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企业利润肯定不如从前:“88年,制冷工具利润有50%左右;到了90年代,只剩20—30%左右;现在只有5—10%左右。”业内人士认为,制冷工具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市场的竞争会推动行业重新洗牌。
经营成本增加
中国企业正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用工荒日趋严重,最低工资年递增15%以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只有10%的中小制造业企业能够得到正常贷款,商业银行普遍提高了承兑汇票保证金份额,使实际利息增加近一倍,民间融资成本更是银行基准利率的四倍以上。加上为职工缴纳约40%的“五险一金”等,企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特别是中低端制造企业,去年经营成本比前年增加近30%,而产品价格并没有相应的上升空间。一些企业主感叹:起得最早,睡得最晚;麻烦最多,快乐最少;干得最多,赚得最少。
“首先是普通工人的工资张了,请个普工低于3000—4000一个月都没人干,很多做小工开价都到300块钱一天了!”某企业负责人坦言,人才短缺已经是制冷行业目前面临最大的压力之一,工人工资年年再涨,福利待遇还要跟上,所有的这些都拉升了经营的成本,也加大了经销商的压力。
记者还了解到,招工难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技术人才的匮乏才是最让企业头疼。据反映:“制冷本来就是一个技术活,而一般的技术人才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而那些有经验懂行的人要不自立门户,要不就跳槽到大的公司去,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为了制约发展很大的一个瓶颈。”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推动企业由低端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最终转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路径。
此外,工具行业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增产扩产,也因土地资源缺乏和电力供应偏紧而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政策的不稳定、不可预期,对企业经营者心理的打击更是致命的。 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