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制冷市场:“冷”行业迎“热”发展
目前黑龙江省未形成完整的制冷体系,冷库建设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部分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缺乏系统化的运作,损耗严重,制冷产业如何集成化发展迫在眉睫。金秋时节,《制冷商情》杂志特别走访黑龙江,透过当地经销商和工程商的发展状况,为您呈现黑龙江制冷市场的基本面貌,并且透过当地商家的竞争态势,为您展示当地制冷市场的品牌格局以及发展趋势。
综述篇:有容乃大
1、整体规模较小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其地理位置在发展中并不占优势。
据当地商家透露,整个黑龙江从事制冷的商家大大小小约500家,市场容量比以往有很大的提升。不过也有经销商指出,这500多家商家里大多数规模较小,分布也很零散,在当地并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发展格局。
哈尔冰一位工程商告诉记者:在哈尔冰能够形成规模正规化发展的工程商大概也就十几家,其他大多规模很小,零散接一些小单,好一点的商家一年销售额可以上千万,其他的大多徘徊在几百万左右。
2、呈阶段性发展
记者也通过采访了解到,整个黑龙江制冷产业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当时冷库建设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商家基本也就只有烟冷、大冷等国有企业,从事制冷的商家少之又少。
到了第二阶段,70到90年代,黑龙江制冷逐渐进入起步阶段,冷库建设也由大城市往周边县市扩展。据当地一些老牌的商家透露,这个阶段冷库基本上属于暴利,因为缺少竞争,所以利润特别高。这个阶段也属于人才培养的绝佳时期,很多现在在黑龙江制冷行业小有成就的人物基本都在这一阶段成长。
到了第三阶段,也就是90年代至2000年以后,黑龙江制冷产业发展就到了一个上升时期,这个阶段冷库建设呈现出阶段式的增长,其中包括一些乡镇及农村库存容量在50吨以下的小型冷库,呈井喷增长态势。冷库建设的繁荣也吸引了一大批商家前来掘金,外地商家与本地商家互相竞争,利润开始变薄,产业开始壮大,黑龙江制冷市场呈现出“热”发展状态。
黑龙江爱科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兴旺告诉记者,直至今日,黑龙江制冷市场正由小规模向大中型转化,由分散式向集中式发展。冷库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畜牧业及农副产品集中地区。集中控制型的并联系统逐步取代单机系统在黑龙江制冷市场中的占有量;一机多库型的制冷设备及先进的控制系统将在制冷市场中凸显其优势,获得更广泛的客户群。
3、季节性特征明显
众所周知,黑龙江位于中国的最北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其季节变化明显的气候给当地制冷产业造成较大的困扰。
据了解,黑龙江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一月平均气温-30.9℃—-14.7℃,极端最低气温漠河曾达到-52.3℃,为全国最低记录。夏季普遍高温,平均气温在18℃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41.6℃。
哈尔滨海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初海涛就告诉记者,特殊的气候导致黑龙江制冷产业季节性明显,市场旺季基本到十月底就接近尾声,从十一月到次年的四月都属于行业的淡季,大部分商家生意冷清。
记者也在采访中得知,整个黑龙江制冷行业1月到4月生意冷清,不少商家都是在这一阶段储蓄力量调整结构,到了4月中旬到10月底,天气转暖,市场才迎来销售高峰,冷库建设也都集中在这一阶段,到了十月低,大部分冷库工程都会收尾,而商家爱绝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也都集中在这几个月。到了最寒冷的时候,由于政府规定以及电耗问题,当地制冷产业基本属于停滞状态,也有不少商家干脆关门或者转做别的生意。
4、面临的尴尬不少
恶劣的气候条件制约了黑龙江制冷产业的先天发展,作为农业大省,后续的发展进度,与其农业发展的脚步严重不协调,也让当地的商家颇有尴尬。
纵观整个黑龙江,当地制冷配件生产企业十分匮乏,其制冷生产市场并没有形成规模,零零散散的一些生产厂家根本不足以改变整个市场格局。一位工程商就告诉记者,与南方生产厂家雄厚的资金和规模化优势相比,在黑龙江建工厂需要很大的勇气。
哈尔滨海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哈尔滨唯一一家冷库板生产厂,总经理初海涛就坦言,对于市场份额确实比较吃力,因为季节性的限制,冬季生产要取暖,成本就会增加,而且夏季供货时间短,所以公司只能在淡季备货,这样才能满足旺季需求。
记者还了解到,当地制冷产业发展确实面临很多的制约因素,像冷库建设首先面对的是当地老冷库为主的格局。目前黑龙江在运营的大部分冷库都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已连续使用了20多年,机器设备多数超过了国家劳动部门规定的使用年限,还有些冷库建设于50年代,冷库墙体、楼板已出现严重裂缝,仍在带病运营,冷库安全不容忽视。
5、氨机改造有市场
面对诸多难题,黑龙江的制冷商家并没有垂头丧气,相反通过旧库改造,寻找到了新的商机。
据哈尔滨海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初海涛介绍,当地有很多老冷库使用氨做为制冷剂,而氨极易溶于水,按照行业技术要求,在冷库重点部位都应该安装自动喷淋装置,以便在发生泄氨事故时,自动喷淋水降低氨的浓度。而当地冷库绝大多数都没有这些应急措施,一旦发生泄氨事故,即不能自动喷淋水降低氨的浓度又不能自动停电减少明火,极易引发恶性事故,所以很多冷库面临改造。
初海涛介绍,氟利昂间接制冷系统相比氨制冷系统有很多优势,采用R22、R404A、R23等氟冷制冷,不存在防爆问题,并通过载冷剂进行间接制冷,系统更加简单也更加安全。
“我们公司氨库改造主要是对原氨库制冷系统进行改造,原冷库的排管蒸发器及制冷调节站可全部保留,还可以为用户节约了大量的费用。”据初海涛介绍,这样的改造工程在黑龙江数量巨大,当然也面临技术上的很多难题,不少商家还在观望,不过他认为这一块的市场潜力巨大,他也会继续在技术上进行突破。
总体而言,黑龙江制冷市场有劣势也有惊喜,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行业不仅在数量、容量上得到了较快发展,其经营方式也由单一的向产业化方向过渡,黑龙江制冷产业依然充满生机。 上一页123下一页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