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推广 市场为何热情不高?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人们减少了空调使用频率。而在刚刚过去的高温季节里,除了传统的空调外,一些企业、会所、别墅等开始悄悄使用起了地源热泵。在嘉兴市区,也有商家专门经营地源热泵。
对于这一新鲜事物,许多人并不太清楚,市场甚至不太“感冒”。昨天,记者从市建委获悉,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嘉兴从2012年起全面推广地源热泵,不过两年多下来,市场热情并不高。
地源热泵与空调哪个更划算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2011年7月,嘉兴开始创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并争取到了700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这些资金将用于嘉兴市本级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建设。
作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嘉兴水系发达、土壤层较深,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较好的区域,同时嘉兴的太阳能资源条件好,在全国属于三类可利用地区,太阳能光热有一定优势,又是全国太阳能产业基地。为此,在再生能源实际应用和推广中,重点向浅层地热能和太阳能光热进军。
“地源热泵主要是通过浅层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可以为用户提供空调制冷、采暖,舒适感比传统的中央空调好。”市建筑业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浅层地热能方面,嘉兴主要大力推广地源热泵,“将土壤作为地源热泵夏季制冷的排热源和冬季采暖的取热源。”与传统的中央空调相比,地源热泵有着诸多优势,“主要是既节能又环保,使用寿命长,舒适感也很好。”
据介绍,从使用年限来看,一般空调的寿命在10年,而地源热泵系统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在20年以上。如果安装、设计都很好,后天无人为破坏的话,使用寿命甚至可以有50年左右。从节能方面来看,设计安装好的地源热泵系统,比传统中央空调节能30%到70%。
但从前期投入来看,地源热泵相比传统的中央空调要贵得多。嘉兴市联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咏告诉记者,以一个300平方米的别墅为例,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平均每平方米成本要1000元左右,而传统的中央空调,每平方米成本为300到400元。这样算下来,这套别墅安装地源热泵系统要比空调高20万元左右,但实际安装费用差距不会这么大。而且,地源热泵可以长期处于适宜的工况下运行,后期维护简单,费用便宜。“地源热泵每天24小时可以使用,每年可以节省相当大的一笔电费。”不仅如此,地源热泵还通过余热很好地解决了热水问题,节约一大笔水费、燃气费等。根据测算,一般5年左右的时间就能收回前期投资成本,“长远来看,还是划算的。”
嘉兴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推进办相关专家表示,初期投资地源热泵投资相对大一些,但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从源头上根除了空调系统对生活居住环境产生的热岛效应,从长远来看,地源热泵系统费用低,也符合节能减排的趋势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
市场推广热情为啥不高
尽管地源热泵优点不少,但在实际市场推广中一些业主热情不高。记者从市建筑业管理局获悉,根据全国给嘉兴的目标任务,是到今年完成105万平方米的地源热泵安装点,但到目前只完成了两成左右,面积还不到30万平方米。目前,主要是一些写字楼、会所、别墅、学校、宾馆等安装地源热泵系统,比如中港城、金都·夏宫会所、诚恒·世嘉别墅小区等。
市建筑业管理局科技与勘察设计科副科长诸国强分析,由于地源热泵前期投资较大,让一些企事业单位、业主望而却步。与此同时,地源热泵还要受到地形、土壤等实际因素制约。此外,当前地源热泵行业本身标准和技术应用规范还有待完善。
据统计,目前国内空调市场,地源热泵的市场份额不足7%,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给予使用地源地泵的企业和项目资金奖励与补贴,成为地源热泵产品走向市场的最大推动力。市建筑业管理局有关人士介绍,按照嘉兴的政策,对采用土壤源热泵技术或地表水源热泵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按负荷面积每平方米补助30元。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地源热泵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仍处在单纯依靠政策推动的环境中。对此,市建筑业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选择合适的项目,积极推广地源热泵。尤其是要择机推出地源热泵示范项目,并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逐渐了解、接受它。”
农村市场有待拓展开发
记者了解到,在美国地源热泵已经广泛被用于家庭别墅。我国是以中低温为主的地热资源大国,全国地热资源潜力接近全球的8%,浅层地热能利用是我国当前地热能开发应用的主要方式。不过,当前我国地源热泵推广和使用方面仍集中于城市,若地源热泵能在农村得到推广,节能潜力将是巨大的。
嘉兴相关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家庭而言,一般只有别墅小区等才有条件安装地源热泵,而这个群体在城市相对有限,而在嘉兴农村,许多农户具备安装条件。尤其是在嘉兴新农村建设时,可以根据项目的规模、类型、需求等,集中建立一个或多个地源热泵能源站,向建筑物供冷和供热。而公共建筑可以自成体系,成片住宅区则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地源热泵站。
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相关专家建议,嘉兴可以尝试在农村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尤其是要加快改善农村民房、中小学、卫生院等公共建筑供冷供暖设施,保障与改善民生,促进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