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庙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后,褚庙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讲政治的高度严密落实会议精神,采取召开动员会、出动宣传车、悬挂宣传标语、刷写宣传墙标、启用村头大喇叭等方式高压态势宣传,重奖重罚,管区村委互评设立流动红、黑旗,资金支持,立足实际制定详细方案,清底有序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改善了群众人居环境,百姓拍手称快。截止目前,集镇区:取缔流动摊点10处,整治店外占道经营25家,清理沿街小广告80处,规范了交通秩序;村庄:投资10余万元对沿S210省道的利合村道路两侧砌墙200余米,墙体刷白1000余米,树木刷白200余棵;全乡20个村委共清理垃圾1700余方,清理柴堆、草堆、粪堆800多个,墙体刷白5000余米。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强化领导。该乡成立由政府乡长任指挥长、副科级以上干部任副指挥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高规格指挥部。对集镇区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采取由政府统一指挥,各村委、乡直机关各单位具体负责、统筹协作的和谐领导局面。真正做到全乡上下步调一致,标准统一,政令畅通,齐头并进的良好整治局面。
二、加强宣传,强化舆论。(一)是各村委充分利用村头大喇叭每天早八点和晚六点宣讲两次环境综合整治重要意义,动员全民参与,共筑美好家园;(二)是乡政府出动宣传车对全乡二十个村委和集镇区采取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回宣传;(三)是集镇区悬挂宣传横幅50条,各村委刷写宣传墙标5条、悬挂横幅3条;(四)是“重点示范带动”,树立“道德标杆”。要求各村“两委”成员、党员、经济能人、致富能手、五保户、低保户、教职员工、商铺经理等重点人员进行示范带动,积极开展文明居民、文明校园、文明商铺、文明卫生户、文明单位的创建评比活动,倡导讲公德、树美德、遵法制、守规矩新风,评选出的“文明户”或“文明单位”进行挂牌表彰,倡树“道德标杆”,弘扬社会正能量,逐步引领居民养成文明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五)是乡全体干部利用阴雨天气有利时机,站所工作人员到集镇经商铺逐户宣传动员,征求“门前五包”的意见建议;包村干部走村入户动员发动,发放环境综合整治“海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强化舆论氛围。
三、分工明细,强化责任。(一)是集镇区划分九个“责任区”,分别由副科级以上的干部任“区长”,站所工作人员在责任区内按段划分任“段长”,并制作了高规格双层玻璃“责任人、责任区”公示牌;(二)是各村委由管区书记牵头,包村干部组织实施,村“两委”具体负责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三)是立足实际,以彻底清理集镇区或村庄主干道、分支道路、房前屋后、院内卫生的污水、柴堆、杂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半截墙、残垣断壁墙、篱笆墙为主,集镇区竖立招牌、过街招牌、遮阳蓬、乱拉乱扯的线路、沿路小广告、门头美化、商品有序摆放、商铺门前砖垒柜台、无序杂物等方面;另外,派出所对交通主干道设立禁停、禁行标志或减速带,缓解交通压力;工商所规范市场秩序,取缔马路市场;把工作任务责任到人,细化到点,工期明确,时间节点清楚,保证了工作任务紧张有节有制有序的推进。
四、规范市场,强化疏道。(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该乡在原建设高标准的9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投资40万元建设钢结构果蔬市场大棚一座,现又投资35万元对果疏市场的4000平方米的地面进行硬化,5天后可投入使用;(二)是划分“专属区”,规范市场秩序。市场划分为熟食、蔬菜、服装、食品等四个“专属区”,引导商贩到指定地点经营,坚决取缔“马路市场”;(三)是建立市场管理制度。对流动商贩,工商、派出所、小城镇办联合执法,严厉查处;(四)是建立市场管理队伍。由工商所牵头,建立3人的市场管理队伍,工资待遇在按规定收取管理费用的同时,乡政府给予补贴,确保管理人员积极运作、强化管理、秩序井然,垃圾日产日清。
五、加强督导,强化问责。(一)是建立日巡查日报告制。由乡纪委、党政办组成督导组,对集镇区和村委采取不定时不间断巡查,实行日巡查日报告;(二)是实行每周管区互评,设立流动红旗。每周组织一次乡副科级以上干部集镇“责任区”和管区互评活动,设立流动红旗。对前三名的单位,给予颁发红旗一面;后三名的单位悬挂黑旗一面,限期整改;(三)是重奖重罚,强化问责。各单位在省、市、县环境综合整治验收评比中,分别进入后100名、20名、3名的,支部书记就地免职、管区书记罚款3000元、包村干部罚款1000元,并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
六、建立制度,保持长效。(一)是设立“党员监督岗”,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建立“门前五包”责任制,确保全民参与,长期保持;(三)是各村成立3人的专业垃圾清理队和集镇区成立6人的专业垃圾清理队,达到日产日清,持续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战果,使老百姓生活在一个风清气顺的环境之中,养成一个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