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中国新型城镇化低碳路径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仇保兴指出,未来二三十年,我国还有一半城镇化的路程要走,但我国的耕地、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极为有限,可选择的城镇化道路必须避免美国的城市无序蔓延发展模式。
他表示:“如果在此之前,我们选择的是迎合GDP挂帅的城镇化路径,城市是数量扩张型、经济引领的,那么现在则应主动进行质量型、低碳型、社会公正型的新型城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暖通空调在线)
低碳城市建设八大误区
《瞭望》:自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掀起一股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热潮,在这些年的探索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引起警惕?
仇保兴:城镇化程度越高、城市越是密集的省份,城镇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大,提出生态城建设的呼声也就越高。这是一种良好的趋势,也是解决问题的希望,但更是挑战之所在。目前,我们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和问题:
其一,一些生态城选址错误。生态城的主要理念是两个共生,与自然环境共生和与传统文化共生。不是只要戴上一个“生态城”的帽子,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开发,选址错误的生态城不应当允许建设。
其二,交通模式错误。生态城必须是一个可步行的、可骑自行车的城市。部分“生态城”的开发建设尽管提出了绿色交通的理念,但是城市道路系统的设计完全是以方便小汽车出行为出发点的。如果道路都是为了小汽车而设计,这个城市的交通不可能实现生态低碳。
其三,借生态城之名搞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这一类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房地产公司几乎绑架了当地“生态城”的开发模式,其结果无非是在大城市郊区盖一批房子,然后留下一个烂摊子,拍拍屁股走人。
其四,缺本地化文化特征传承。有些城市的决策者盲目引进外国建筑师的设计,但是这些建筑与当地气候条件、文化特征并不适应,反而造成资源浪费。
其五,引进企业之间缺少生态循环的关系。我国一些生态城盲目引进工业企业,不仅其中一些是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而且企业相互之间缺乏产业链的联系。企业之间不仅不能形成细密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关系而使经济效益下降,而且原料和材料不能循环利用,产生巨量的污染排放或处理成本。
其六,盲目采用过高成本的技术。比如盲目应用北欧的真空管道垃圾处理方式,这些垃圾处理系统建造成本极其昂贵,而且每次使用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抽真空。我国城市垃圾中有机垃圾比较多,而且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多种状态,非常容易发生管道堵塞。这类管道垃圾处理方式的成本比成熟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高出很多倍,这种集中式大规模垃圾处理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工业文明传统思维的产物。
其七,社会分层、功能分区,这在不少“生态城”规划中仍然常见。生态城建设必须提倡土地的混合使用。土地混合使用有两种:一种是把商务教育、轻工业、居住等不同用途用地进行混合,使交通方式更加低碳,也有利于节约用地;另一种是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能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和谐。
其八,缺乏对本地化需求和当地社会资本的了解。以新农村建设为例,有一些人总想把自己“理想”的建筑和村庄布局方式强行植入到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国家的农村,结果难免会失败。
没有绿色建筑就没有生态城
《瞭望》:谈一个具体问题,城市建筑,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低碳生态城市倡导绿色建筑,目前国内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是什么?
仇保兴:可以看一下绿色建筑的历程。2008年,我国的绿色建筑项目总数仅为10个,而到2012年,当年绿色建筑项目总数已达389个。无论是项目数还是总面积,均相当于前四年绿色建筑的总和。这表明我国绿色建筑事业实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但是,绿色建筑本身要取得市场的认可是非常艰难的。我之前说过,如何使老百姓接受绿色建筑将是最大的挑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人民生活已大大改善,开始渴望住大房子,生活上达到小康,民众的思维刚刚锁定在这个上面,就开始提要节能、生态,民众接受有一个过程。
现在的问题是,规划建设的思维锁定在居住面积上,锁定在住房美观等因素上。建筑本身对居住环境是柄双刃剑,如果决策者、设计师还没有把建筑思维转化为对生态环境负责,对后代负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都将难以推行。
还有,绿色建筑推广还受造价的影响。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材料应用可能会增加一些建筑的造价,造价的增加使得绿色建筑在中小城市推广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提出绿色建筑应该是适用科技、低成本、可操作的。在农村,我们提倡绿色建筑用本地化的材料,这样适合本地特点,且造价低廉。
《瞭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着力点在哪些方面?
仇保兴:要学会沟通,学会如何在普通老百姓中做好推广。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价值规律和沟通技巧,否则就很有可能失败。在这一点上,绿色建筑就相当于深圳当年的股票市场,民众开始不容易接受,就动员领导干部带头买,结果先买的人发了财,大家就眼红了,争着排队买。任何新事物都有逐步推行和接受的过程。
绿色建筑要推广,必须进行绿色建筑标识评定,让大家认识到绿色建筑的优越性能可量化。正因为这一系列的推广,使得人们认识到绿色建筑与其他建筑的不同,有健康生活的保证,有经济上的收益。同时,也应该形成一种文化,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庸俗的,什么是可以提倡的。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的最基础性构成元素,没有绿色建筑也就没有绿色生态城。无论是大的社区还是单幢绿色建筑或是企业建筑,这方面的策略应该是政府先行,多领域推进。第一,要求凡是政府投资、政府补贴的新建建筑,应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第二,对新建的社会公共建筑、商用建筑,鼓励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第三,开展本地化绿色建筑的项目示范;第四,鼓励新建住宅一次性装修。所有建筑做到一次性装修完成,而不需要业主再敲敲打打重新装修,浪费建筑材料;第五,在工业功能区及工业建筑中实施绿色建筑。这样就能系统全面推进实现绿色建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