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收购搭建制冷王国
2003年6月,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斥资两亿元,将美菱电器20.03%的国有股收归囊中,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没有指责、没有质疑,与收购科龙相比,此番并购显得极为平静。
至此,顾雏军旗下已有两个冰箱类上市公司,800万台的冰箱产能,4个冰箱品牌(科龙、容声、美菱、康拜恩)。冰箱业“四大天王”(海尔、科龙、美菱、新飞)中的“两大”归属“顾家军”;顾坐拥中国冰箱业40%的江山,距冰箱业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目标咫尺之遥——再增200万台生产能力。
“就我个人来讲,更喜欢做空调,但最终大规模投资冰箱业,就是因为看到冰箱业有一些机会。现在我做康拜恩都有钱赚,一般新的进入者怎么和我竞争?况且我还有1000万台的规模,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其他人,对于他们来说,冰箱业已没有任何机会了。”——顾雏军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坐在记者面前的顾雏军就是坐拥中国制冷家电业半壁江山,掌控国内多家上市公司,资产数十亿元的民企老板。一年前,顾雏军以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格林柯尔为跳板,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拿下国内A股多家上市公司,外界对顾雏军及其掌控的格林柯尔系给予“资本高手”、“中国制冷业的摩根”的评价。对于中国家电业来说,顾雏军的传奇故事,不仅仅是其早年传奇的创富经历及进军国内资本市场的戏剧性收购。更为重要的是,顾氏怎样从一名技术专家成长为香港上市公司格林柯尔的掌门人,进而掌控市值近百亿元的格林柯尔系?在超人的“财技”背后,顾雏军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近日,在科龙电器顺德总部,顾雏军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家电业做好了,仍是一台印钞机”
记者:半年前,你提出要年产冰箱1000万台、空调600万台的目标,外界都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没想到仅半年的时间,格林柯尔离这一目标已不远了。现在格林柯尔其他收购行动都比较顺利。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你们选择进入家电业有什么依据?
顾雏军:这当然是经过充分调研的。可以说当初收购科龙,准备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100%的把握是不敢进来的。民营企业任何一笔资金都是自己的钱。当时,很多人提出家电业是夕阳产业的论调,我就不同意这种看法。中国有这么多人口,消费又在不断增长,家电总是有市场的。很多企业没效益甚至亏损,那是因为产业整合不够,集中度不高、竞争效率不高。从民营企业来说,我们不做太高科技的东西,高科技我们和美国相距太远,所以我老老实实做旧经济,这样保险,不管怎样,家电还是有市场的。这是我在美国多年得出的经验。
记者:家电怎样做才能赚钱,或做到怎样规模才能赚钱?
顾雏军:很多人说家电没钱赚,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始终认为,在别人看来没钱赚的地方,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更有钱赚,家电业就大有可为,要做好了,说是一台印钞机也不为过。很多人亏本就是因为没有规模,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大家打价格战的原因导致。至于说做到多大规模,以冰箱为例,我认为是1000万台就够了。
“做1000万台冰箱,可赚5个亿”
记者:你曾提出科龙要做世界主流冰箱企业,现在格林柯尔收购美菱,又掌控了国内多处生产线,你认为格林柯尔当初要做世界主流冰箱企业的目标达到了吗?
顾雏军:我认为做世界主流冰箱企业需要诸多条件,首先是产销能力,应该在1000万台左右,格林柯尔收购了美菱,科龙电器收购了吉诺尔、西泠、加上我们在扬州、营口等地的冰箱生产线,我们的产能估计达到800万台左右,预计明年能达到1000万台,2005年达到1200万台。当然,做世界主流冰箱企业,不只是要规模,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技术、品质。现在科龙冰箱的分立多循环技术在世界冰箱技术上都是领先的。可以说我们目前已具备做世界主流冰箱企业的技术条件。
记者:外界还有一个关心的问题就是,科龙、格林柯尔收购这么多冰箱企业,盈利情况怎样?比如说,如果格林柯尔实现了1000万台冰箱的产销量,究竟能为股东赚多少钱?
顾雏军:利润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弄不好大家认为我是误导。我不好说,但粗略算一下,一台冰箱赚100元,1000万台冰箱的利润就是10个亿,保守一点说5个亿吧,你说不是一台印钞机吗?
“不擅长资本运作,只做精明收购”
记者:外界评介你是“资本运作的高手”,你怎么看?
顾雏军:事实上,我不懂股票,也根本不懂资本运作。我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产业的人。当初选择进入制冷家电业,一方面是看好这个产业的前景,同时也是我在这方面有些技术经验。很多人把我看作是专门搞资本运作的人,是空手套白狼,甚至认为我是骗子。其实是外界对我根本不了解。
记者:你怎样看你们在冰箱行业一系列的收购行动?
顾雏军:冰箱业是家电业内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的进入门槛比较高,投资一条冰箱生产线动辄上亿元。以我们的营口冰箱为例,当时营口冰箱50万台的产能投资是2.8亿元,实际现钞投入是1.8亿元左右。但是现在我们收购一条50万产能的冰箱生产线只花4000万元的投入就可以了。实际上我们是花较少的钱来控制了一种稀有资源。由于我们收购成本低廉,比如行业内生产一台冰箱的成本是150元,我们就只需50元,这100元就是利润。但空调就不行,因为空调建一条新线一般在250万元,买一条线虽然只30万元就够了,但毕竟两者相差不大,你不可能去控制生产线。
因此去年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悄悄收购现有的冰箱生产线,去年我们从来未对外界透露,今年若你早来几个月,也不可能听到完整的故事。现在收购完成了,我才敢这样讲。
记者:这就是你当初进入冰箱制冷业的想法吗?
顾雏军:其实,就我个人来讲,更喜欢做空调,但最终大规模投资冰箱业,就是因为看到冰箱业有一些机会。现在我做康拜恩(指格林柯尔打造的低端品牌)都有钱赚,一般新的进入者怎么和我竞争?况且我还有1000万台的规模,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其他人,对于他们来说冰箱业已没有任何机会了。
“每一单收购,都经过精心研究”
记者:最近有外界就你收购这么多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提出质疑,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
顾雏军:关于我个人有多少钱,是否有能力买得起这么多企业的问题,我看大家不用操心。有些人的逻辑是我顾雏军要收购其他企业,而格林柯尔业绩下滑,从而得出结论是我没钱,并进一步推断出顾雏军是骗子。事实上,稍稍专业一点的人都看得出,收购这些企业不会花这么多钱。而且除科龙和美菱是掏我的钱外,其他都是以科龙来收购的,和我个人的财富有多少关系呢?
记者:来自外界的说法是你收购科龙、美菱、加上其冰箱产能总共花了30亿元,现在看来肯定没这么多,一是有些并非现金购买,二是有些数据有误,比如说购买吉诺尔花了3个亿,肯定是误传,你能否透露一下,总共收购资金是多少?
顾雏军:想必你们也一定看得很清楚,我不方便说,你可以去猜。
记者:你怎样看当前国内民营企业踊跃投资国有上市公司法人股,有的还实现借壳上市这一现象?
顾雏军:民营企业固然在控制成本方面力度比较大,只要控制成本不影响质量,力度越大越好。这在提高企业效益方面是显而易见的。但认为只要民营化,企业效益就可立竿见影地提升,这显然是错误的,现在西方很多国家每年不都是有数万家私营企业破产吗?
记者:外界有一种说法是,最近许多国有资产出售,都是以相当优惠的价格转让,这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这一点从最近多家民营企业争购上市公司国有法人股似乎可得到印证,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顾雏军:我每一单收购,都是经过精心研究的,任何投资失误,对民营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我不做有风险的事情。至于是不是机会,因人而异,至少我没有看到香港的投资者或海外投资者风风火火来购买上市公司国有法人股。总之任何一个投资机会都伴随着风险,我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看五步,这样才能有效地抵御风险。
“三五年后,格林柯尔还会大盈利”
记者:在外界看来,格林柯尔是你的钱袋,但最近格林柯尔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不佳,你怎样看?
顾雏军:今年格林柯尔股价表现不好,我认为是外界对它还不了解。当然,今年也有非典的原因,很多地方中央空调都不用,我们很多业务都开展不下去,但非典总会过去的。我相信我们产品前景很好,环保产业是真正的朝阳产业。不管怎么样,今年上半年我们还是盈利的。
记者:你个人还是很看好格林柯尔的前景的?
顾雏军:今年情况这么差,我们都有利润,毕竟格林柯尔是垄断性企业,在全世界都一样。我们不在乎现在怎样,只要还是盈利的,怕什么。我相信三五年后,格林柯尔还会大盈利。
记者:将来整个格林柯尔旗下的企业,包括科龙、美菱及新收购和投产的冰箱空调生产线都会使用格林柯尔制冷剂吗?
顾雏军:现在还很难说,我可以告诉你,现在整个科龙电器产品中,只有科龙双高效空调使用格林柯尔制冷剂。格林柯尔制冷剂定位在高端,是世界最好的制冷剂,我也不想把它卖给一些低价的空调冰箱产品制造商,这样会把我的产品卖砸了,我们的利润就没了。将来有一天,市场条件成熟了,我们会在一些高端产品上逐渐使用格林柯尔制冷剂。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