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如何规避风险,是长虹的首要问题
2004年05月1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前言:
98年,长虹空调携资金、品牌、技术、渠道等优势闯进国内空调界,并宣称要在三年内挤进国内空调行业前三强。
事实上长虹空调一上市确实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99年,长虹空调大清快系列被中南海选为指定产品,其倡导的静音、除尘、健康功能,不但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也被消费者普遍认可,其空调销量一路狂奔,迅速达到50万台,2000年度挤进国内市场前五名,而这一年度其仅在四川的销售额就达4亿多元,稳居当地市场第一位。同样在99年,长虹空调目前的当家人,李进博士获得制冷领域的国际大奖——卡诺奖,这也是世界华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而其领导的长虹博士团队,不但在当时国内空调行业属于顶尖水平,即使是现在,很多企业在空调的研发上仍然难以望其项背。
而长虹空调的销售网络,经过多次整合之后,目前从各种公布的信息看仅其分公司在国内市场就有220多个,覆盖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所有城市。而关于经销商的数量就更难统计了。
长虹空调既有网络数量,又有技术实力,还有品牌资源,为什么没有能够实现其当初的誓言——挤进国内市场前三强呢?是不断变革的组织架构阻挡了其前进的步伐?是七年中仍然没有摸清楚空调行业的游戏规则?是销售空调的网络质量不够高?是市场推广缺乏系统的力量?还是因为其他的因素呢?
虽然,本刊从99年就开始关注长虹空调的发展,但是要想让我们很清晰的把长虹介绍给业内人士,显然,困难要比介绍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大。这一方面是因为长虹空调保持了其集团当家人倪润峰的内敛、稳健、不事张扬的风格,很少对外做大量的宣传和报道。即使是报道,也让人产生一种朦胧美,而不能对长虹彻底看清楚。另一方面,长虹在对外宣传方面的低调,也对我们想主动、积极、全面、系统的对其长期报道产生较大的阻碍。
4月8日,我们借助长虹与三洋缔结战略联盟的机会,直面长虹空调公司总经理李进博士,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长虹空调。
优势与软肋:取长补短
ABI:李总,您好!长虹自98年进入空调行业以来,在业内一直非常受关注。据我们了解,长虹空调进入空调行业的时间虽然不太长,但是凭借其强大的品牌优势、优质的产品质量以及庞大的销售网络,发展十分迅速。在2000冷冻年度结束的时候,总销量已经排在业内前五位了。
李进:不错,2000年我们排过第五名,现在我们在八、九名左右吧。从排名上看,我们这两年有所下滑,但是这些销量上的排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问题,我们更看重的是财务状况,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盲目扩大销量而忽略实际利润,这一点始终是最重要的。
ABI:目前行业利润越来越薄,形势也是越来越严峻。甚至有人预言,2004年冷冻年度结束以后,80%的空调企业都会出现亏损。今年整个行业的淡季销售情况不是太好,很多品牌都已经出现了亏损,那么长虹空调的情况又如何呢?
李进:其实,说到淡季亏损问题,我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淡季卖价格,旺季卖安装”的销售习惯造成的。淡季的价格太低,规模又小,而同时广告费、促销费等支出是绝对不能含糊的,这样盈利自然少了;二是财务计算问题,因为淡季的各种支出是计算在当月的,所以计算下来自然就是亏损了。但如果这些推广费用、营销费用分摊到全年的话,就不一定亏损了。
客观地说,目前空调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首先,目前的空调行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来自上游供应商和渠道,这两方面给空调整机制造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风险。二是整机制造企业对规模效应过于乐观,尽管从市场容量来看,规模是不断扩大的,但实际上,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这种规模带来的好处体现的并不明显,尤其在利润上没有体现。
不过,你提到的“全行业亏损”这种说法,我并不赞同。其实不能这样讲,这只是一个谁盈利多,谁盈利少的问题。比如去年某企业年销售达到300万台,盈利达到3亿元,也就是说,每台空调至少赚了100元。而实际上,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经营不只是卖出一台空调赚一百元那么简单,它还涉及到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在目前价格继续走低、原材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是做好企业管理,节省开支、控制成本,来提高利润率。
ABI:提到原材料,我想到前段时间和一些业内朋友交流时,了解到50-60万台规模的企业,目前都面临着一些难题:一是压缩机货源紧张,采购难;二是主导品牌格力、美的、海尔在价格上主动出击,出货难;三是出现乐华、迎燕、万家乐“事件”之后,经销商打款更加慎重,造成淡季吸款难。不过,长虹无论在资金、原材料、品牌信誉度方面都不会有这些难题,但是,长虹今年淡季的销售情况为什么也不理想?
李进: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难处。长虹集团是一个多产品门类的公司,其营销模式和其它的公司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所有的产品都通过同一个销售平台销售,因此,在具体销售时,肯定存在一个时间和精力分配的问题。比如空调淡季,长虹的重点是销售彩电,空调旺季启动之后销售重点才转移到空调上来。如何充分利用销售网络来承载所有的产品,这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至于长虹淡季销售情况在数据上不好看,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长虹在旺季的市场占有率是远远大于淡季占有率的,全年综合下来,我们依然可以排到八、九名。因此,对于你说的淡季数据问题,我并不悲观,这也是长虹的一个特殊情况吧。
ABI:按照这种说法,如果将彩电、空调的销售网络分开的话,长虹的销量是不是可以大增呢?业内人士都知道,长虹的网络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覆盖面广而深,但是这么庞大的销售网络并没有使长虹空调的销量有很大的突破。您对目前这种“淡季卖彩电、旺季卖空调”的营销模式满意吗?
李进:每个企业都会有不同的做法,以前我们也试着将空调单独拿出来销售过。的确,在2000年的时候,长虹增长十分迅速,上了50万台的台阶,但问题是,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就一定会让长虹攀上100万台、200万台的台阶吗?曾经成功的经验不一定会持续地带来成功,有一点可以肯定,长虹肯定会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否则,会把自己困住。
ABI:长虹在连锁卖场和专业经销商的利益上,如何使各方利益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李进: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国内全国性家电连锁店加上地区性连锁店共有一千多家,从整个销售规模来看,连锁卖场的销量只占到我们总量近一半的份额。对我们的总量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其次,连锁卖场主要分布在各省的中心城市,在二、三级城市比例不大,而长虹的网络优势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另外,从费用上讲,进入连锁店的费用比一般的销售网络要高得多。但是,进入连锁店是必须的,同时也要充分协调好连锁店与其它经销商的关系。
长虹采取的做法是:一、在大中城市采取以大型连锁店为主的销售模式;二、加快中小城市短、平、快的销售步伐。也就是说,有连锁店覆盖的地方,长虹必须在其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没有连锁店的地方,长虹一样要有销售网络,而且要加大力度,扩大规模。但是连锁店和其它网络之间具体的销售比例,要根据财务状况来判断。即在哪种渠道中销售更能节约费用,盈利能力更大,就主要在相应的渠道中销售。
ABI:但连锁店的发展势如破竹,在大型连锁卖场越来越强势的情况下,长虹的销售网络会不会受到影响?
李进:不会,目前这种冲突不明显,即使出现了,长虹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规模与效益:寻找平衡点
ABI:目前空调业内流行一个话题,即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问题,有些人认为应该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寻求规模最大化,有些人则认为应该在不断扩大规模的情况下达到一种“规模效应”。
李进:你提到的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也是空调行业的一个悖论。现在空调行业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如果规模扩张速度慢了,抢占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就有可能被“洗”掉,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把规模做得很大之后,利润上不去甚至出现亏损又有什么意义呢?同时,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渠道越来越强势的情况下,空调制造行业已经成为一个高风险行业。
目前的情况是,没有规模可能会死,没有利润也可能会死掉,如果长虹要回避风险、想在空调行业生存下来的话,必须在规模和效益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既要保证一定的规模,使长虹能够在这个行业内生存下来,又必须保证足够的利润,使长虹能够长远、健康地发展。因此长虹把内外销目标定在150万台,这个数字虽然不好看,但却非常实际。这也是我们打算和上游供应链展开一系列合作的原因之一。
ABI:那么长虹会从哪些方面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李进:长虹空调将会从四个方面着手实现这一目标:一、迅速完善以高端产品为推动力的产品阵容,这也是我们目前想到的出路之一。今年长虹推出的全部是高端产品:在去年推出的九大静音技术基础上,我们又推出十大健康技术来扩大长虹高端产品的阵容。
二、在各大中心城市加强与连锁卖场的合作。迅速扩大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在二三级市场快速推广“短、平、快”的销售模式,在利用长虹原有的深、广的网络基础上,使渠道建设更加精耕细作。
四、建立以财务利润为核心的规模推进速度。也就是说我不会去追求排名,不会因为追求规模而损失利润。我希望在长虹空调的财务报表上,数字要做得更好看一点。
ABI:财务报表好看一点是指少亏一点、赢亏平衡、还是赢利?
李进:要赢利,确保赢利。我们要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扩大规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去争排名,但是,我会让规模增长的速度不至于太慢以至于被清洗掉,而这个速度又要以财务利润为核心,也就是适度规模下利润最大化。我并没有要求长虹要快速增长到第一去,这样做的风险是很大的,因此我必须让风险减到最小。进步是给人看的,风险是自己承担的,我们首先必须存活下来,这才谈得上发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