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谈地源热泵在我国的发展
十年以前,中国的地源热泵行业既没有可以参考的相关书籍,更谈不上行业规范、政策措施。国家节能减排大势的不可阻挡使得地源热泵作为建筑领域一项重要节能技术的地位不断提升,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的热泵技术研究及相关规范在这十年之中陆续出炉,这些研究成果和标准规范成为引领热泵行业在我国迅速推广和应用的指南针和强心剂。
作为国内地源热泵行业的推动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全国地源热泵委员会主任委员徐伟先生对于热泵行业在我国走过的发展历程可谓如数家珍,体会颇深。日前,徐院长讲述了他对国内地源热泵行业的观察和思考。
地源热泵行业处在快速成长阶段
谈及我国地源热泵行业的发展阶段,徐院长认为如果从萌芽、成长、发展、稳定来界定的话我国目前的地源热泵行业应该划在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在应用面积上,我国每年有3—5千万平方米的建筑在使用地源热泵,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20%—30%之间;二是从应用范围来看,地源热泵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不同区域之间的应用不断扩大;三是在从业人员的数量上,目前无论是企业、设计、咨询还是评估等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在不断地增长,从这些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我国的地源热泵行业处在成长期,也可以称为快速成长阶段。
什么时候地源热泵行业才算到了成熟和规范阶段?徐院长表示,成熟应该有几个标志:①市场竞争比较充分,有大家共同遵守的市场规则;②市场规模到了稳定期,占据了一定的份额;③相关的技术研发、人员素质、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检验标准都达到了一个有序的状态,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地源热泵行业离成熟阶段还有一个较长的距离。
在徐院长看来,一个行业的发展是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体系直接相关的。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很多行业都处在成长阶段,不能主观判定一个行业是否成熟,需从市场、技术、监管等各个角度来分析,各个环节都达到了理性科学的发展阶段时,才能说行业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
与传统暖通行业相比,热泵的应用领域相对更广。徐院长表示,热泵热水器某种意义上也是使用热泵技术的一种产品,一种是使用在终端产品上,面向消费者,属于家电领域,另一种属于工业应用领域、和工程结合应用的范畴。应用在家电领域的热泵机组,目前的规模还是较大的,但是产品质量和性能还不够完善。徐院长认为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家电市场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行业的成熟与否是要靠技术、成本、管理等综合实力才能判断的,地源热泵行业各个环节必须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才能发展到成熟阶段。
辩证看待施工现状 关键需行业自律
在由徐院长主编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中关于工程勘察、热源井的施工队伍都要求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才能开展工作,但事实上目前的项目操作中真正具有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并不多,很多项目存在着人为操作失误的问题。关于地源热泵行业的施工环节,徐院长介绍很大部分的工作集中在室外换热的工程,室外换热是一个系统集成以后的重要组成环节。地源热泵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多专业、复合式的模式,比如地下水是水文地质的范畴,土壤源热泵是和地质勘探、打井钻井、机电安装等专业相关的。目前行业的施工队伍有很多是从其他不同类型的队伍转过来的,这就导致了参差不齐的现状。目前地源热泵行业的施工领域尚无准入门槛,还是沿用以前简单的生产模式。
如何看待参差不齐的施工现状?徐院长认为应该从正面意义和负面影响两个角度去思考,目前的情况是有双向意义的。积极意义是指目前的施工队伍成本相对低廉,对地源热泵的推广是有促进作用的。但也因此施工队伍的素质、能力都无法保证,对工程建设甚至方案的可实施性都会造成影响。在徐院长看来,负面影响更深一些,因为施工队伍的素质不高带来的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节能性,长远来看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
针对当前现状,徐院长说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寻找规范市场的良方,也在研究提高门槛来保证工程质量,像全国地源热泵委员会在施工队伍的规范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来帮助施工队伍的建设和完善。但更重要则需要行业提高自律性,才能把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升上去。
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当因地制宜
在提到当前地源热泵的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时,徐院长表示无论是海水源、还是污水源,都是热泵技术的一种应用方式。这两种形式的热泵技术使用条件相对苛刻,不仅有气候条件、气象条件、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还有项目与“源”的距离、输送及防堵塞的问题、除垢等问题的限制,处理起来要比常规的系统复杂得多,风险相对也就高了不少,因此在做决策的过程中要做系统的比较和分析才能有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果。当一个项目克服不了这些限制条件就开展工程项目会暗藏各种隐患。比如污水处理厂离项目工程有段距离,谁也不希望把房子建在污水处理厂边上,相关的规划和管理部门也不允许工程这样设置,所以污水处理厂离用户中心的距离是制约污水源热泵发展的因素之一,远距离所产生的温差和优化利用“源”的问题就需进行项目分析,这些问题处理好了才能产生系统节能。热泵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宽,但也不是想当然的宽,仍然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盲目的因为节能优势就不顾具体条件、资源上项目。
而关于目前我国使用的最广泛的地源热泵形式,徐院长表示,在不刻意进行书面强调的前提下,一般指土壤源热泵。而实际上地源热泵分三大类:土壤源热泵、地下水热泵、地表水热泵,海水和污水源热泵划分为地表水热泵。从实际应用的普遍性来说土壤源热泵应用的面积和范围都相对更广一些,地下水、地表水涉及到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问题,目前相对推广应用地较少一些。
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在方案设计
正是因为地源热泵行业处在一个快速成长阶段,相应的人员建设却没有匹配到位,使得人员素质问题并不仅仅局限在施工领域,其他环节也同样存在。在徐院长看来,地源热泵系统最核心的环节是方案设计阶段。地源热泵与传统的空调采暖方式相比还是比较新的事物。有些设计单位、设计师对它并不是很了解,或者说一知半解,就做了一些方案,显露了很多问题。举例来说,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是一定要做全年的负荷运算的,有的需要用电来进行平衡,但现在不是所有设计单位都有这个条件,或者具备条件也只是通过估算来得到指标,这就给后期施工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热物性测试,虽然有标准,但是标准能不能执行到位是需要相关的检测系统跟踪和监督才能执行下去的。
从立项的角度来看,方案设计阶段是否合理和优化是地源热泵最核心的问题。现在国家采取事后评估的方式,即项目做完评价效果。针对一般性的工程因为评估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支持,目前相关体制都还没有健全,运行效果也就无法科学的监测。徐院长介绍说国家正组织制定《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标准》,以前是个导则,2011年年底有望完工,这对正确评价地源热泵工程的节能性和各方面的性能将有一个较好的规范性标准。现在处于发展期,地源热泵行业鱼目混杂,所以需要这些检测和评价体系去规范。
徐院长强调地源热泵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环节都很重要,最关键是系统优化,决定性的是系统。像沈阳、南京这些发展较早、推广力度较大的地区相关监测和方案设计的优劣也要看政府的监管力度,如果制定了相关规范和措施,在建设队伍、制度保障等方面都有相关规定,那么这些地区的地源热泵应该就能走得更快、更远一些。
设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是推动地源热泵发展的里程碑
国家为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开发,从2007年开始就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力气,到目前为止,已有43个城市和108个县被列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地区,徐院长对此评价:这对地源热泵行业的整体发展来说是个里程碑的事件。发展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来看,第一步是示范工程,第二步是示范城市,第三步是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城市采取这种强制性的推广。第二步实质上就是规模化地应用,像示范城市、示范县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能把政府角色调动起来,既可以起到组织、管理、计划、监管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能力,对于整个地源热泵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某种意义上来讲,地源热泵行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全国性的示范城市、县的带动。
徐院长举例说在暖通空调领域,各种各样的供热制冷方式中政府推广力度比较大的有三项:
供热计量、节能改造和地源热泵,这三项中,成效最显著的就是地源热泵。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政府投入的力度都很大,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制于传统因素、资金支持等问题,发展速度不及地源热泵,这同时也与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更多的针对既有建筑而热泵针对新建建筑有关。地源热泵由于政府较少资金的鼓励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引导了市场的参与度。徐院长不止一次提到,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需要技术先导、行业推进、政府引导、市场选择来共同推进的,最终要落实到市场选择上,政府的引导对产业的健康形成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地源热泵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谈到“ 十二五” 时期地源热泵行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时,徐院长认为地源热泵在“十二五”期间应该还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十一五”时期,不管从政府、企业、行业、科技、技术等方面来讲,地源热泵都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和发展。“十二五”期间,徐院长说地源热泵行业更多的是要解决规范化和健康发展的问题。因为经过“十一五”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地源热泵行业中一些基本的问题还是有所解答的。“十二五”期间要做得更完美深入一些。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对“十一五”期间水/地源热泵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示范还是较为认可的。
徐院长预测,只要“十二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的增长趋势和全世界范围的节能大势不改,地源热泵仍然会保持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国民经济总体都遵循节能减排的趋势下,徐院长对于地源热泵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表现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