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山:新能源建设任重道远尚无时间表
编者按: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能源终端消费最为集中的区域,城市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为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家能源局将组织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申报工作。据了解,全国许多省市对此都给与了高度关注,并希望得到这个荣誉,借此提升城市的综合影响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
记者:新能源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态势如何?
史立山: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十一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呈跳跃式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3亿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6%。各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明显增长,体现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的趋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将显著上升,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调整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充分发挥水电在增加非化石能源供应的作用,按照集中与分散并重的原则,高度重视电网接入和电力市场消纳,继续推进网电规模化发展,提高网电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按照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动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大型光伏电站,重点支持与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提高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和统筹各类生物能资源,合理选择利用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源。
按照2015年非化石能源达到能源消费11.4%的目标以及培育和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如果说“十一五”是新能源发展的起步阶段,那么,新能源将在“十二五”走向大规模应用,并将更加重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记者:新能源的特点是什么,目前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评选有何现实的作用?
史立山:新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可永续利用开发的优势。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分散,最好是分布式利用发电,过去各地很重视设备制造,也重视大型电站建设,对终端用户主场开拓不够,如果在开发各类发电大市场的同时,能对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或者对一些有积极性的城市,或者有基础的一些城市,通过制定规划,选择几项优势技术,能够成规模的去推广应用,这样来探讨对新能源进行利用的模式,或者管理特点,对其他的地区起到示范作用。这就是我们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初衷。前两年的绿色能源示范县是从解决农村用能的角度进行的,现在是针对城市来做一些示范,提出这样的概念。这里没有非常严格的意义,任何一项技术,只要能形成规模,相对集中,能够起到示范效益的,大家都可以做,所以就提出至少有一两项技术形成规模。如形成上百万平米的热水器的利用、几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大规模沼气利用和电动汽车等,如果实现这样的目标,每个城市都可以作为新能源示范城市来申请。但是现在有个难度就是没有政策,只是提出一个概念。首先鼓励各地进行规划,对自己城市的特点分析,到底哪些资源是有优势的,是太阳能好还是风能好,还是生物质的条件好,然后说具备这个条件。第二要有规模目标,不论是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还是电动汽车、沼气公交车等,都要有一定的规模。比如说燃料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城市锅炉,一定要有规模,绝大部分锅炉都要燃烧生物能颗粒,而不是建了一台就可以了。第三,地方要有配套政策保障这些目标的实现,有些需要资金支持,有些需要政策等保障,如城市锅炉要禁燃烧炭等,这需要地方提出方案,大家来讨论,在哪些地方具有示范的条件,所以希望各个地方能结合规划去考量,去实施。实际就是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需要各地创造性的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运用。
记者: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目前对新能源示范城市有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史立山:现在各地都想要政策,希望国家有财政支持,但现在还没有。虽然没有政策,但是国家在倡导,有些地方就会重视,比如你们刚才介绍的云南楚雄市,他们非常重视新能源城市的创建,市长亲自抓,我看就很好。这样能源局和地方就互动起来了。虽然前期没有政策支持,也许随着发展,慢慢就会有政策,比如税收、企业投资等,逐步形成这个气候,这需要一个过程去积累能量。绿色能源示范县也是在公布了名单后跟财政部商量,得到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记者:新能源示范城市对新能源产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史立山:新能源城市从长期来看是个发展方向。比如说这个城市将来就不烧煤了,用风电、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暖,公交车用沼气来代替天然气。就当前来讲,核心是需要应用。如果所有的建筑,都用新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就增加了,部分新能源产业就能带动起来,新能源市场就兴旺了,新能源设备才会真正形成市场,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你的设备将来去卖给谁呢?当下中国光伏产业遭遇困难,就是这个产业的市场基本都在国外,现在欧美经济危机,产品出不去,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如果中国城市的新能源市场真正建立起来了,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才会健康长久。
记者:目前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史立山: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总体是健康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50%以上的城市都在做新能源产业,包括多晶硅的生产,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等等,但是推广应用做的不够。很多地方都去投资搞设备,进行零部件生产,单纯卖产品。但新能源应用却重视不够。如果这种趋势这样发展下去,新能源产业就无法真正形成和发展。
记者:现在新能源的发展不均衡,如何有效合理的来推广分布式能源?
史立山:希望新能源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供热制冷。比如太阳能热水器供暖,像建筑物,学校医院都可以用太阳能热水器来提供热水,用地热取暖。比如说河北雄县,80%老百姓的供暖就是地热。
另一方面希望符合一定条件的建筑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安装新能源设备。最简单的就是光伏,希望每座建筑物都可以安装一些太阳能光伏系统,但是这个应用还是比较的复杂,这涉及到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开放用户端市场,这些是要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从目前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史立山:新能源城市还处在探索性阶段,新能源城市的建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事情,是逐步形成的,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大家就变成了新能源城市了。能源转型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情。但需要有人来引导、推动新能源的应用。
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应该抓住机遇,认真去做。比如说敦煌,因为有沙漠,在规划一个完全用太阳能供应能源,给这个城市供暖、供电,就不烧煤了,以太阳能为主。“十二五”规划发展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但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如果工作顺利,有可能在年底或明年年初对外公布第一批新能源城市。
记者:新能源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史立山:希望每个地方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把非化石能源利用好。除了资源的因素外,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地方政府的重视。
首先是省里要支持,地方政府扶持;其次是新能源建设必须企业为主体,企业要有经济效益,特别是地方政府要有这种超前的新能源意识,在规划的时候就可以提出来。比如别墅,独立的小建筑上面,要是能提出明确的要求,来安装一些热水器,安装一些太阳能发电,但是这个要增加一点成本。这个投入相对建筑来讲是微乎其微的,一个平米都好几万的,就增加个100、200块钱不是个事儿。但是关键得有这个意识,要有人去做。
记者:新能源城市的评审有哪些标准?
史立山:新能源城市的申报上有地方提出,经专家评审后,能源局公布。我们定了一些评审标准,主要是能源所的专家在做。比如说节能减排综合能力达标;是否有较好的新能源利用基础;新能源利用量指标;规划期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分布式能源装机规模;新能源替代城市能源消费量每年大于10万吨标准煤;建立完善保障措施等等。总的来说新能源的利用要形成规模,地方政府要明确从管理上、政策上进行支持。
后话:共同倡导关注新能源的理念
新能源城市建设应该倡导应用为主的理念,但前提是要有产业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新能源产业,要想应用好也不容易;其次新能源城市必须市场化运作,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且企业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赔钱,推动发展也很难;再次,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新能源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如何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新能源的理念,并将新能源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