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虹:家电产品能效标识制——势在必行
在我国,酝酿实施家电产品能效标识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这也是家电企业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今年3月,《电冰箱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级标准》正式修订完成。这标志着中国家电产品能效标识制即将启动。为此本刊记者就有关家电产品能效标识制的问题,专门走访了中国节能认证中心副主任王若虹。下面是本次专访的内容。
记者:王主任,你好!请你首先简单回顾一下中国节能认证工作开展的大致进程。
王:好的,有关节能产品认证的讨论和准备工作可以一直追溯到1992年,经过多年的酝酿和筹备,1998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检总局批准,中国节能认证产品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成立。节能认证中心得到了当时国家经贸委的大力支持,并以国家经贸委的名义申请成立,机构主要是从中国标准化研究远下面能源坏死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节能认证中心的上级管理部门是原国家经贸委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下属的节能与新能源处、环保处、节水处、资源综合利用处等部门,这些部门主要是为国内的制造业制订节能、节水(主要是工业生产节水)、环保方面政策。新一界认监委成立以后,明确规定了中心的认证范围是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
中心成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从1999年4月开始,首先从家用电冰箱入手,正式开展了节能认证工作。在此以前,虽然很多企业也把节能指标作为自己产品的一个卖点,但由于当时缺乏统一的节能指标基准,市场上有关节能产品的情况比较混乱,节能认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而出台的。节能认证评价导则把节能产品细分为直接节能、间接节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三大类,家电产品属于直接节能产品,对于直接节能产品可以用能效(即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进行衡量。这样产品有了统一的节能指标基准。我们经过调研,确定了当时市场上20—30%产品能达到的指标作为节能指标,并把90%产品能达到的指标作为能效指标的限定值,淘汰掉10%能效指标较低的产品,引导60—70%的产品向更高要求靠拢。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节能认证产品已经从电冰箱扩展到房间空调器、贮水式电热器、彩电、微波炉等其他家电领域,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开展洗衣机的节能节水认证,现在获证的企业面也在不断扩大,从实施的情况看,节能认证对行业的发展起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记者:家电产品的节能认证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了,为什么还要进一步实行能效标识制?
王:在节能认证实施的前两、三年,效果很好。许多厂家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把节能认证指标作为能效的最低要求。但是,随着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能达到节能认证的要求时,节能认证对市场的引导作用也逐渐失去,从2002年开始,申请节能认证的企业数量反而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上贴上欧洲A级的能效标签,顺便提一句,我们过去的节能认证的指标大概相当于欧洲B级标准,原来节能认证指标显得有些落伍了。所以,节能认证的工作也必须跟上市场的脉搏。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3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能效标识的工作,在这3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80—90%采取了强制性的能效政策。能效标识是企业的自我声明,强制要求厂商在产品的明显位置把产品的能效水平明确地标示出来,以使消费者便于辨认。欧洲前不久又提升了能效等级指标,在原来五级划分的基础上,新增加了A+和A++两个等级。实行能效标识制首先能够给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提供一个直接、明确的消息。目前,由于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实行能效标识,普通消费者直接无法判别产品的能效水平,也很难进行横向的比较。举个例子,对于电冰箱来说,并不是耗电量大的产品的能效水平高,能效水平与冷藏室、冷冻室的所占比例有很大关系,只有在调整容积相同的情况下,耗电量才具有可比性,但普通消费却不具备这样的知识,另一方面,实行能效标识制能够有效地规范市场竞争。能效水平高的产品,售价就应该高一些,相应的利润空间也比较高的产品。我国现在也在积极筹备实施能效标识制。
记者:能不能给我们杂志的读者介绍一下我国目前准备实施家电产品能效标识制的一些情况?
王:我国能效标识制从前年开始准备实施,家用电冰箱产品有(包括BC、BD、BCD、BCD(W)四大类,不包括SC系列商用展示柜和医用冰箱)将作为第一个实施对象,今后将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家电和照明产品。筹备能效标识制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环节:一些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修订电冰箱能耗限定值和能效等级标准;由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能效标识管理办法:由节能认证中心指定相应的产品能效标识的实施细则,并负责组织具体实施。能效标识的性质是企业的自我声明,不同于产品的第三方认证,企业不再需要进行生产条件检查。在我国,能效标识制将是强制性的,强制要求厂商在产品的明显位置把产品的能效水平明确地标示出来。
国家政府也对节能工作十分重视,温家宝总理最近也曾连续四次对节能产品的推广做出重要批示。原国家经贸委和国际上的能源机构(如国家能源基金会)都投入了许多资金,帮助国内的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主要是对我国目前产品的能效水平进行调查,以及节能潜力的分析。在标准准备方面,今年3月,我们完成了对电冰箱能效标准的修订工作,引入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能效标识的概念。进入市场销售的产品必须达到能耗限定值,能耗达到E级标准的产品才允许上市销售。在E级以上,新的能效标准把能效水平从高到低分为A、B、C、D五级进行区分,B级以上的产品是节能产品。通过区分产品档次,达到引导消费者去选择产品的目的。在节能指标上,B级比过去提高了约20%,A级提高了约30%,指标的提高幅度也比较大。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则是对所有产品能效标识的通用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的产品,还有相配套的实施细则,细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何标识、标识的误差范围、什么样的检测机构具有资格检测、产品的检测方案等方面的内容。目前,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和电冰箱产品的实施细则也已经基本完成。能效标识制实施后,至少会给企业留有一年的过渡适应期。在过渡期内,企业可以志愿在自己的产品上加帖能效标识,过渡期以后,企业就必须按照要求加贴标识。由于这项强制性政策涉及到了标准、技术监督、财政、税务等许多问题,影响面也比较大,因此还需要经过许多政府部门的审批,目前这些审批手续也已经基本完成。
记者:前一段时间有消息说,强制性电冰箱能效标识制度将要延期执行。家电企业对此也很关注,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王:能效标识制延期执行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初,政府机构进行调整,原国家经贸委被撤消。这使得原来的计划暂停,原先计划实施的时间也受到一些影响。现在,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的职能将转移到骨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的环境资源司,新的机构正在组建中,一旦机构、人员确定后,这项工作肯定还会继续进行下去。至于能效标识制实施的具体时间现在还不能确定,但也不会很遥远。
记者:刚才您谈到能效标识是企业的自我声明,是不是以为着企业可以不经过检测机构自己直接加贴能效标识?
王:这种模式至少在实施能效标识的前期阶段是不可以的。为了规范市场竞争,企业的产品需要获得经中国节能认证中心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凭借检测报告企业才能获得到节能标识的注册的登记,企业自己出具的报告或其他未被认可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是无效的。在能效标识制刚出台的时候,为了避免市场混乱,维护能效标识的信誉度。还不能让企业自己随便加贴能效标识。但是,从长远来看,能效标识制度迟早要过渡到企业自我声明的阶段,这也是今后能效标识制实施的目标。
记者:为什么选择电冰箱产品作为第一个实施对象,在指定政策的时候,政府部门有哪些考虑吗?
王:选择电冰箱作为能效标签的第一个实施对象,是由电冰箱产品在我国节能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的。从行业的发展情况方面看:电冰箱行业在我国家电业中起步较早,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的电冰箱产品已经比较成熟,整个行业的产业规模也比较上档次。而且,经过多轮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整合,电冰箱行业目前现有企业数目不是很多,在市场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另外,从能耗方面考虑:在居民家庭中,电冰箱不同与其他电器产品,它一年四季始终都在使用。在家庭电器设备之中,电冰箱所占耗电量比例比较大,全国使用电冰箱的总耗电量也十分可观,电冰箱的节能潜力比较大。所以,在我国制订家用电冰箱能耗标准时,首先制订的就是家用电冰箱能耗标准;在国际GEF合作项目中,电冰箱也是作为第一个产品。
记者:实施能效标识以后,会不会给冰箱、冷柜企业经营带来一些压力?
王:能够生产出达到能耗限制值的产品,是对企业的一个起码要求。实施能效标识以后,对生产家用冷藏冷冻箱的企业我认为不会带来很大的压力。能效标识推出以后,影响最大的将是冷柜企业。由于冷柜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加之冷柜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价格是决定市场份额的主要因素。由于冷柜的销售价格比较低,冷柜企业都不愿在技术上过多投入,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目前国内冷柜的能效水平普遍都不高,相当一部分达到能效“门槛”都很困难。实施能效标识以后,将对冷柜企业有比较大影响。
记者:对于一些拥有国外能效标识的企业,能否把国外的能效标识转化成咱们国内的能效标识?
王:在目前现阶段是不可以的,这是有关WTO的PTP协议的问题。众所周知,WTO是世界贸易组织,PTP协议是非贸易性技术壁垒协议,这是有关各国技术门槛的一个协议。比如,对于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的3C强制性认证,产品是否拥有欧洲CE标准就可以获得免检了呢?各国对这个个问题的回答都否定的,这是各国在贸易关税外的一项自我保护手段,能效标识同样也是这样的一个手段。虽然在认证行业内,提倡相互认可,但是各个国家都会保留一些自己的权利。国外某些产品的能效标识指标或许比我国的标准还要高一些,但由于这涉及到国家的主权问题,所以也无法直接予以认可。WTO的成员国如果要出台这样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