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谈城市发展转型:坚持紧凑多样低碳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三种类型,中国的城镇化虽然前一半取得了有效的发展,城市基本格局还是紧凑型的,但是也面临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必须要从现在开始追求质量型城镇化,我们认为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的生活更美好,第二方面能够对下一代负责,那么必须要转向生态型的城市。这样我们就提出三个基本原则:第一紧凑、第二多样、第三低碳。因为紧凑是“十一五”我们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问题,同时紧凑也是所有的低碳、环保对环境的低干扰,低的能源使用的前提。一旦我们在城市化后期出现城市的蔓延,那么任何机会我们都会失去,那么多样化有两种含义:一方面能够提升城市发展的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中国的地域十分巨大,重庆、上海、北京都有不同的气候、不同的人文、不同的地理环境,所以必须要有一种多样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去适应它。而低碳是要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的瓶颈,减少能源实际上就是减少污染。
所以,这样三个要素构成一个互动的、整体的、有机的城镇化转型的战略。那么城镇转型有三种类型,首先我们把既有的城市,660多个既有的城市把它转型、改造;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新建许多卫星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第三有些城市是灾后重建,把它建设成为新类型的城市。
对于既有城市的改造,尤其像重庆这样的城市,我们首先要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星城市,还有国家人居奖称号的城市,就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的进行改造,逐步使建造、交通、垃圾处理、水处理都能够走上低碳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这个城市的产业转型也应该逐步转型,已经逐步不如后工业时代。生态改造的目标、措施非常扎实,对于现在存在的问题,比如污染、缺水、能耗不高、地质灾害,都应该有非常好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既有城市的生态的更新,使城市的碳排放逐步的降低。
第二类型是新建的生态新城,新城就需要规划,从基础开始做起,使整个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多样,而且需要老百姓参与和广泛的国际合作,现在中国跟英国、新加坡、瑞士等等都已经开展这方面的合作,我们在城市层面和国家层面开展了广泛的生态城市的合作,这是我们国际合作的一个新的开端。什么叫生态新城呢?有许多城市说我是生态城市,但是我们应该说这些城市应该符合这些标准:首先是紧凑的混合用地模式。第二可再生资源应该占整个城市能源的比例20%。第三绿色建筑达到80%以上。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颁布运用。第五绿色交通使用比例应该超过65%。最后就是工业排放和碳排放应该低于其他城市50%。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我这个城市是低碳的,硬件上不会犯大的错误。
对于第二类、第三类灾后重建的城市,因为地震以后重建或者洪灾以后重建,对城市是一个机遇,抓住这个机遇重新规划城市,使城市发展质量进行一个条约。比如北川一步到位,把北川县城一个9万人口的小城市建成一个生态城市。玉树海拔4000多米,我们重建目标是要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因为环境是非常严峻,而且生态承载率很低,所以这样的地区建造一个城市,我们就要从生态城市的角度,使它对环境冲击应该更小。
中国现在推行城市转型的现状发展非常快,而且计策积极性非常高,现在已经初步决定,既有城市改造提升项目有21个,同时新建的生态城区示范项目17个,现在还有30多个城市正在报名。灾后重建已经成功的有两个,所以在整个中国的大地,生态城市和生态改造的项目已成星火燎原的态势。
转型我们也有六项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紧凑型城市的发展目标,新增的城市用地尽可能不占或者少占耕地,保持紧凑的城市用地模式。第二构筑多样化的交通体系和步行的城市,使得老百姓能够在林荫大道上使用自行车和公交车。第三推广使城市轻轻的安放在自然环境之中。第四将城市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中间去,我们采取一些规划管制的办法,使中国的山水城市的理念能够在现代城市规划当中得到体现。第五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这些文化遗产以新的城市功能激发历史街区的活力。第六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因为绿色建筑是城市绿色或者低碳的基础。最近这几年大家可以从这个表上看到绿色建筑发展非常迅猛,能够代替原有的建筑模式,能够做到节水、节材、节能。
我们做一个小结,先行的国家和在座的大企业,实际上低碳转型方面已经创造许多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许多技术都适应中国的发展和应用,而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间,所以不仅是城市的转型或者城市发展的规模仍然是有空间,所以国际合作的空间非常巨大。所以我们希望先行国家和500强企业能够参与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把你们先进的理念涌入到中国的城镇化转型过程中间,这样的话,一个国家对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企业对一个城市或者对几个城市进行示范,因为眼见为实,这样的话一个城市成功了,其他城市就会学习,这样我们合作就可以深化。我们人类的未来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