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降价大辩论
2001年02月23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正方———
价格应合理回归
●目前,许多家电产品市场已趋饱和,生产能力过剩,但空调例外,仅城市家庭的普及率也才有20%。全国现有上百家空调企业,产量达2000多万台,但是销量不足一半。原因就是空调的市场平均售价高达3000元以上,超出了大多数家庭的购买力和承受力。这就需要降低空调的价格,使其合理地回归到一个适当的价位上。
●由于空调业利润率较高和行业“门槛”较低,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空调业,加剧了竞争,为空调降价创造了条件。现在,已有许多新介入空调业的企业为抢食“市场蛋糕”,纷纷采取了一系列降价措施。
●严格来说,空调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因此,空调价格必须回到与生活必需品相适应的水平上。这不仅能满足当前我国日趋增长的空调消费需求,也有助于提高空调普及率、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更有利于刺激消费、活跃市场。
●不能把降价简单地理解为打价格战或恶性价格竞争。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合理降价,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新的利润,这种良性的价格竞争和那种不计成本的价格战有本质区别。
●海尔是中国空调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务有口皆碑,然而,其价格之高令人咋舌。尤其是在当前空调产品技术差异越来越小,规模经济使成本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光靠品牌的魅力和优良的售后服务把价格变得“高高在上”,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以单冷分体机为例,1匹空调小鸭牌售价不到1500元,而海尔要卖3500元左右;1.5匹乐华牌售价不足2000元,而海尔却卖到近4000元。
反方———
降价大战是冒险
●降价不是万能钥匙。这些年像爱多大打价格战而陷入困境的企业很多。相反,海尔长期坚持“认认真真抓质量、老老实实搞服务”,一跃成为市场老大。这说明,谋求产品技术和服务上的突破,才是空调企业拓展市场空间的有效途径。去年上半年空调业一度盛传价格战将爆发,但结果却是那些声称产品降价千元的空调很快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被人遗忘。
●为了降低成本,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空调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偷工减料,去年第四季度全国空调器检测结果显示,一些空调品牌的产品质量只相当于九十年代初期的制造水平,使用周期比规定时间少了2/3。少数空调企业为了获得市场占有率,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来参与市场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
●空调是一种半成品,必须安装完以后才算得上真正的成品。目前空调的利润中,用于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开支的比重较大。价格战势必对空调的安装、维护等造成影响。尤其是与国外相比,中国空调业的基础还很脆弱。恶性价格战将令中国空调业不能通过市场销售获得基本的利润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
●空调打价格战是拿自己的品牌冒险和赌博。因为,许多企业的价格战实质上就是一种炒作,搞得好为品牌贴金擦粉,否则就会给品牌抹黑丢脸。
●去年彩电业因大打价格战出现了全行业亏损,而空调业却保持了产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这与海尔、美的、格力等一线企业坚持不参与价格战的经营理念有密切关系。同时,包括价格战在内的商战,如果没有行业巨头参与,是很难打起来的。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