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尧昌:空调产业客观已出现三大空洞现象
2003年11月10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国内空调产业已开始走进微利时代。由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得本来集中度不高、处于“小、同、散、乱”的行业,又要面临与跨国公司的直接较量,加上过去空调主力的长期泡沫运作,产业同质化程度十分严重,持续竞争力和发展力明显不足,以致国内崛起了代表进步势力的许多新生力量大量吞食市场份额,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我认为国内空调产业客观已出现三大空洞现象。
资本空洞现象
过去许多主要品牌是依靠政府输血、股市吸血,大量吸取供应商、广告商以及经销商的血液来维持生机的。由于企业造血机制不良,资本的空洞现象早已凸现,许多企业在靠捂盖子、拆东墙补西墙维持着。
最近,一些企业开始通过多元化方式进行大规模资本外逃。按理说,竞争加剧,不应该抽逃资金,而应追加投资巩固和发展。这恰好说明过去的资产黑洞随着竞争加剧已经难以掩盖,国家对上市公司开始收紧政策,加强监管力度,靠“玩概念”、套股民血汗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乐华现象”是个很好的例子)。制造新的“盖子”、“画饼充饥”的策 略不管有无效果,也许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为什么我们中国空调产业如此脆弱?许多经济学家、专家们认为,过去企业是国营为主,由于体制问题,经营者对企业没有感情,没有责任,没有约束,造成大量“肥了自留地,荒了公家田”现象的出现,这是必然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国内有位做了十几年空调批发、代理的经销商朋友说,国内空调企业主要是依靠淡季打款、旺季销售这一“非法集资”的圈钱方式发展起来的。整个资金链已经绷得紧得不能再紧,一些企业资不抵债的现象已凸现,一些企业玩资产重组,已拖垮许多广告商、供应商。
所以说,中国空调界的资本空洞十分严重,而这几年在与4家大型空调厂有意让格兰仕并购的过程中,格兰仕也亲眼看到资产黑洞太大,故没有冒然动作。
品牌空洞现象
我认为,品牌是建筑在良性的资本及实业基础上的,资本的空洞必然导致品牌的泡沫。
从策略选择方面看,由于对产品属性、消费特点的认识不同所产生的差异。一些企业把空调、家电产品当作时装、化妆品一样的奢侈品来经营,店中店、专卖店越开越豪华,其经营成本远高于制造成本,由此可见,用豪华店中店、专卖店巨额成本支撑起来的品牌经营策略,用于日用消费品、家电产品经营,显然使得一些企业产品高价品牌还无利可图,损人不利己。
最后,信用不足。个别企业喜欢“玩概念”,我个人认为,这只能是一种品牌透支、品牌泡沫,是一种品牌空调的现象。我们可以从海关统计资料中看出,一些高价品牌在国内是我们几倍价格,在出口时却是我们价格的一半,这其中难以想像的品牌泡沫却由众多国内消费者在支付着。
竞争力空洞现象
产品同质化、技术同质化、服务同质化等,使得市场竞争元素趋向于同质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广州松厦冷气老总曾对媒体公开揭露,现在的服务主要是商家在服务,个别企业只是要求商家在服务中穿工厂的服装,工厂只是靠打电话来监控服务,事实上在大中、苏宁等商场中卖格兰仕与卖其它任何一个品牌的服务水平一样。
目前许多企业虚张声势在喊洗牌,一些自称强势品牌不断套住商家的钱,使商家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成为被压迫对象,而一旦这些企业捂不住盖子,商家便几乎全军覆没,血本无归。事实上,对于“谁洗谁的牌”这个问题,从“ 国退民进”,从资本市场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因为靠长期投机、短期行为,加上管理不善产生许多腐败的“大品牌 ”企业在“国退民进”过程中,被揭开盖子后,大家都开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事实上,中国空调产业目前绝大部分还停留在组装、拼装的水平上,离世界制造的水平还差很远。从螺丝刀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与这些大规模组装、拼装厂相比,没什么两样,因为都是靠社会化配套的零配件来组织生产的,区别只是大厂广告宣传投入大,终端的专卖店、店中店投入大,价格要高出许多才能分摊高昂的经营成本。(格兰仕企业(集团 )公司副总裁俞尧昌)
--中国空调制冷网 小新 摘自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