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空调”CEO张跃畅谈创业者的素质
2001年05月2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常见的几种创业者
第一种是政治家,或者说是宏观经济人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每一天都在变化、都在深化,可能是量变,但是逐渐带来质变。中国的政治、宏观经济非常值得人们去研究,尤其在座的管理学院的年轻人,不妨将其当作创业的很好选择,因为中国在这个领域,特别缺人。很多人看不起政治家,或者对政府官员有这样那样不良看法。其实成功的政治家对社会的贡献太大了。我对新加坡比较了解,他们认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对社会意义非常大。新加坡只是一个孤岛,没什么资源,不像香港还有内地这样一个背景。新加坡没有任何东西可依赖,连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运过来。那它的发展靠什么呢?全靠的是政治体制。政治上的改革,政治方面的完善,对社会意义是最大的。那么,中国也可以这么讲,政治家也是一种创业。
第二种就是技术专家。他们是最值得引以为荣的。但是要找到一个好的技术专家太难了。现在中国研究、钻研某一项技术很深的人很少。当然这里面不仅是人才的问题,尤其是搞基础研究的,是整个系统的问题。因为企业、个人或者是政府,都很少有专门的投入。没有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使得目前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特别缺乏。看看好多大学包括很多国家级的实验室里面,一些很昂贵的设备可能已经是二十年前的,真正最新的东西特别少。新的东西很少,从某一角度讲,就是因为投入很少。总体来说,这同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总量相比极不相称。
第三种是职业经理人,包括在一个大公司里面能独当一面的部门经理。他不一定是所有者,但却是一个高级经理人,有职业精神的经理人。八十年代美国最推崇的一个人叫艾柯卡。从世界范围看,这样的人现在已为数不少,包括企业界和管理界推崇的通用电气的威尔奇,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或许不是所有者,但对工作极其投入,几乎达到忘我的程度,每一秒、每一刻都在关注着工作。多么了不起的一种精神!在中国,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是特别少。忘我工作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素质,对大公司如此,对小公司同样如此。哪怕是一百人的公司,你能够独立地承担某一项工作、某一项技术或者某一项产品,你能够搞得很好,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或许到头来老板的名字被忘记了,而你的名字却流传下去了,我觉得这就是人才。现在中国私营企业很多,但仔细一看,其实这些企业,包括远大,都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人才问题,就是处于经理阶层的人的问题。早年缺资金,资金问题解决了,是市场,市场好了,发现问题更大了,缺人才。由此我认为,如果企业有了人才,他便什么都不缺了。企业缺乏各种各样的经理,特别是有职业经理人习惯的人才,所以办不大。
中国没有大企业,没有靠自己的机能增长出来的企业。我认为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经理层人才缺乏。经理人才缺乏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目前这种风气造成的,想入非非,另一方面是包括我们这一代知识素质不算太高的老板对人才的定位、对人才设计的标准不够科学。当然有些企业很快就不存在,这就不仅仅是人才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老板自己。总体来说,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老板就是了不起的人才,他比一般人要聪明。关键问题他没想到需要更多的高明人才,尤其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在这个问题上,我本人也犯过错误,重视不够。有人想当老板,通常只是说服一下或者指责一下就完了,就没想到让他知道在这里,在公司某一位置从事的就是他自己的独立事业。现在我已改变了观点,开始进行这种说服,开始告诉我的员工,这份事业在属于远大的同时也是属于他的。尤其是某些新开发的领域,像我们今年开发的新产品,我们成立了项目部,指定负责人,让他们自己独立去做,他们就感到自己在创造自己的事业。
所以,创业者确实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关键是创业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定位创业者。
知识不等于智慧
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只要读了书就是有知识;另一种认为没读书就没有智慧,就没有出路。这两个误区在每个时代都存在。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其实那是古代,天下事本来就比较少。现在这个时代,光读书是不够的,一是因为书本知识容量有限,而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因为知识天天在更新。
五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一个标准:现代的文盲是不能自学的人。如果从学校获得的知识就能够你用一辈子,那么这个时代还是很落后的,还是一个投入、产出效率很低的时代。现在的时代是非常高效率的,每个人的才能要超倍发挥,5倍、10倍甚至1000倍。所以说不仅学校学到的知识不够,加上后来进修获得的知识也还是不够用,应该说每天我们的知识都要更新。知识不等于智慧,能够每天接受新东西才能称其为智慧。
还有一点,智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原则或是世界观,在正确世界观下的原则。我们公司的原则就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如果每一个人认识到这一点,他的成就也就可能大一些,或者说即使他只是做一个凡人,也要比一般凡人要健康得多。
自然法则包括方方面面。比如说生命的规律,生命在于运动、在于营养的均衡、在于阳光、在于空气,这就是自然法则。谈得更广泛一点,在我看来,作为企业界,作为成就事业的人要关注两个法则:农场法则和森林法则。大家知道一棵树不能成为林,一棵树长不高就不可能成为一棵了不起的树。但我们发现在森林里树就长得高。森林里的树可以很大,五、六个人都抱不过来。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有竞争,为了争取阳光。其实所有植物、动物都是竞争产生的,只有乌龟竞争不了别的,自己找壳把自己包起来。天上竞争不过水里的,我就翅膀大一点,飞得远一点;地面竞争不过天上的,我就躲起来,或者有一口犀利的牙齿。作为企业界,作为所有市场经济时代的企业,首要的生存之道就是要善于迎接竞争、迎接挑战。
此外,还有一个农场法则。农场法则同样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因为它符合自然规律。它的特点就是播种、施肥、耕耘、收割,再加上外部良好的天气。无论信息时代,还是经济全球化或者其它,都不会与农场法则相冲突:必须有很好的种子,而且是适当的种子;必须要有足够的肥;必须要进行耕耘,去锄草、杀虫;必须有基本的外部气候,最后才能获得丰收。在这个时代,有些人缺乏耕耘的过程,有些人缺少施肥的过程,有些可能没有播种,他就在那耕耘,就在那施肥,还有些人把种子都播错了,还有些什么都不干,他只想着最后的收获。如果说现在有些企业失败了,有些企业应该可以更成功,实际却没有。我觉得其原因就是因为对农场法则研究得还不够透彻。
知识和智慧是一个综合问题,智慧比知识更重要。一个人每天必须学习新的知识,这就是一种智慧。当我们对知识与智慧的问题进行了阐明之后,接下来便引发出另外一个问题:决心与兴趣的问题。我觉得光有学习还不够,成就事业一定要有兴趣。没有足够的兴趣,不是充满了激情在干事业,最终还是不会有大成就的。
兴趣概括起来有两方面:一是对自己从事的这项事业的结果有兴趣,一是对自己从事的这项事业的过程有兴趣。如果把对结果的兴趣仅仅定位在赚取金钱上面,那么我觉得他最终是赚不到钱的。赚钱的工具绝对不是那么简单,不是你想要就能有的。如果把结果定得比较大,这个结果才会对你有持续的推动力。其实,过程最重要,对整个事业的过程你必须要有兴趣,乃至每时每刻你对你所做的事情都有兴趣。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对事业方向的定位特别重要。广东有句老话:女人怕嫁错郎,男人怕入错行。这句话很封建,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入错行不是说你不能干这一行,而是说你有没有兴趣从事这项工作,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在创业选择方面,如果你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之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则成功的基础就有了。所以说,有决心很重要,但光有决心不够,兴趣不在这里,最终结果也不会好。
人人机会均等
目前社会上有两种声音总是很强烈,一种是老觉得自己碰到的机会不多,觉得自己是很聪明、很能干的人,但苦于没有机会,只能做一些实事;另一种观点,尤其在南方特别流行,就是认为这个世界遍地都是企业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板。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一方面,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老板,这个社会也不需要这么多老板。因此大家不必把自己的事业、未来的前途或把自己创业的梦想定位在一条很狭窄的路上。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给人们创造的机会特别多,而且对每个人都一样。关键是每个人自己能够把握机会,而且要从年轻时就要把握机会、定下自己的人生目标。可能这个目标不一定准,但是要确定下来。确定下来以后,在某一领域,你的知识方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