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及原材料市场形势分析及预测
2001年02月06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出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亚洲各国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或减缓了下降幅度。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机构纷纷调高了对今年世界经济特别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的预测。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各级的变化,需求增长回落的势头初步有所遏止,供求矛盾缓和,市场价格出现恢复性回升。但国内初级市场情况变化不大,主要能源及原材料市场继续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态势,市场价格仍在低位徘徊。
一、国际市场需求回升,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
今年一季度,国际市场道琼斯商品现货指数111—117点之间窄幅变化,进入二季度后,指数已逐步升高至123点以上,表明国际市场现货出现需求回升。
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类产品,近期再度大幅攀升,7月初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突破19美元/吨。国际油价回升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主要产油国限产结果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世界经济景气回升,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复苏起到的推动作用。
有色金属铜、铝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恢复性上涨。铜价再度上扬,6月末达到1546美元/吨,但供过于求的矛盾仍然存在。铝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最高涨至1380美元/吨左右。锡价二季度之后,随铜、铝价格的上涨,出现新一轮上涨行情。其他有色金属铅、锌、镍价格也出现不同的涨幅。
天然橡胶市场需求疲软,成交十分平淡,价格持续下滑,由年初的700美元/吨降至600美元/吨以下。近期在预期需求增加的消息刺激下,价格一度出现回升。但终因国际市场供给严重过剩,价格很快又回落到原先水平。
上半年,国际钢材市场出现好转迹象。消费大国美国的需求强劲,欧盟自二季度以来,需求出现一些回升,由此拉动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小幅上涨。今年1—6月,欧、美、亚地区的钢材销售价格普遍上扬,上涨幅度在5—10美元/吨。由于国际钢材市场的消费总体不景气以及长期以来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影响,价格虽有上涨,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国内市场需求有所增加,价格仍在低位徘徊
纵观上半年国内能源及原材料市场形势,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自去年四季度需求出现回升以来,今年上半年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市场销售相对活跃。据中国物资信息中心统计,1—6月,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7%(现价)。二是在投资增长直接拉动原材料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一些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需求的回升,从而间接促进能源、原材料的消费增长。上半年,机床、电冰箱、空调、汽车等分别增长8.5%、13.9%、46.2%、8.8%和8.2%。三是价格降势未止。煤炭主要是因为消费量使资源供应相对过剩,其他大多数产品则由于生产增长过快,进口大幅度增加,出口受阻,资源增长大于需求增长,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但总的来看,价格降幅在逐渐趋缓。
1.煤炭
“关井压产”初见成效,新增资源供给减少,但消费下降以及结转库存大,市场仍然供大于求。据煤炭工业局统计,截止6月底,全国关井2.62万处,压产1.16亿吨。上半年,国内煤炭生产4.71亿吨,同比下降0.87%。出口1692万吨,增长28%。尽管如此,煤炭的买方市场格局仍未根本改观。导致需求下降的原因,一是目前我国处于结构调整时期,工业发展平稳,缺少新的煤炭消费增长点,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对煤炭的需求没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二是由于煤质提高和科技进步,传统煤炭主要消费大户,例如发电、冶金等,尽管本行业生产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煤耗却有不同程度下降。
2.石油
上半年,全国石油供需基本平稳,原油加工和消费有所增长。1—6月,国内原油产量7962万吨,同比增长0.3%。汽、煤、柴三大类产品油产量分别为1801万吨、326万吨和3089万吨,分别增长10.7%、0.4%和38.8%。原油加工量8337万吨,同比增长417万吨。原油进口1631万吨,下降1.6%;出口378万吨,下降48.4%;成品油进口1147万吨,增长12.2%;出口245万吨,增长3%。成品油市场基本稳定。柴油价格平稳,汽油回升。6月份汽柴油批发价与2月份相比,90汽油回升为112元/吨。0柴油下降到87元/吨。
3.钢材
由于国内钢材生产增长速度的加快,加上进口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出口下降较多,钢材社会库存增加,以致使本来就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进一步加剧,钢材价格在去年基础上继续下滑。
上半年,国内生产钢材57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9%。累计进口钢材781万吨,同比增长36.8%;出口149万吨,同比下降9.6%;全社会新增资源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万吨以上;5月末,40家钢铁企业成品钢材库存比年初增加了47万吨,预计6月份,库存会略有增加。据国家冶金局价格信息中心对30余家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84个规格品种钢材的调查显示,6月份,平均出厂价格下降的有50种,约占60%;微升的品种22个,占26%;其余品种基本保持平稳。分品种来看,投资类品种线材、螺纹钢等多数上升。
4.有色金属
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国内重要机电产品生产稳步增长,促进了铜、铝消费的增加,价格随国际市场价格反弹出现较多回升。与其他原材料一样,由于国内新增资源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消费的增长速度,加上去年相当数量的结转库存,国内市场继续维持供大于求的状况。据统计,上半年受生产系统检修以及前期价格超跌的影响,铜产量下降10.1%,为45.5万吨,铝产量119.8万吨,增长14.2%。同期进口大幅度增加,铜及铜材进口55.1万吨,增长36.6%。铝及铝材进口44.9万吨,增长47.5%。
上半年,铅、锌、锡等有色金属的国际市场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升,国内消费有所增加,两方面原因促使国内生产快速增加。据有色金属综合生产月报统计,1—6月,铅、锌、锡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5.5%、9.1%和20.7%。
5.水泥、木材
投资增长直接推动了建材的消费增长。尽管二季度投资增长有较大回落,但水泥需求却有了较大增加。由于国内产量增长仍大于消费增长,市场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上半年产量2.47亿吨,同比增长13.8%。价格在一季度下降的基础上再度小幅下挫。
木材,去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国内生产得以有效控制,上半年生产138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22.5%。在国内需求没有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国家取消木材进口关税,进口大量增加(1—6月进口原木44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87.2%),大大缓解了供需矛盾,市场价格基本平稳。
三、全年供求形势预测
煤炭。国际方面,由于煤炭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逐步下降,亚洲区域内的煤炭消费没有明显恢复,市场前景仍不乐观,价格在近期内难以恢复,这将使我国煤炭出口受到很大的制约。国内方面,近几年采用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替代煤炭的结构调整和煤炭质量的提高,煤炭的消费量将继续呈下降趋势。预计,今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在11亿吨左右。如煤炭产量能限制在11亿吨以内,出口争取达到4000万吨,加上利用部分库存,即可实现全社会供求的基本平衡,价格下降的趋势也将逐步得到遏止。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关井压产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特别是半年,国有煤炭企业生产增长幅度仍达到5%左右,因此,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石油。国际方面,近期限产的效应继续释放,价格还有可能进一步回升。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不能排除个别成员国增产的可能性。根据各种因素综合判断,价格在20美元/桶以内比较正常。国内方面,预计今年石油消费在去年基础上将略有增长。年初以来,由于国家采取了打击走私和控制原油加工总量等措施,国内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如果下半年国际油价持续攀升,进口原油成本增加,国内石油供应将趋于紧张,同时也会推动成品油价格上涨。
钢材。预计下半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世界钢铁贸易将好于上半年,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也会出现小幅上扬。下半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国内消费将继续维持较大和增长空间,有利于市场朝着供求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但反过来又会冲淡总量调控政策的实施,加之缺乏有效调控手段,控制进口、国内产量的“双控”目标不仅无法实现,而且将会大大超过预期目标。因此,下半年钢材市场将继续维持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全年钢材产量将达到1.14亿吨左右,进口1200万吨以上,国内消费量1.2亿吨。
今年以来,钢材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1)由投资的直接拉动,国内需求有较大增长空间,目前的“限产”和“控制进口”目标与实际相差甚远,且两项措施又缺乏衔接。结果是既无法实现限产,又不能控制进口。从结构调整、总量控制以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等方面讲,限产和控制进口无疑是正确的,但限产决不简单地、盲目的量化指标,要与国内需求情况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国内市场有需求的,不但不应减产而且还要增产。同样,进口方面也要结合国内需求和供给的实际,严格控制长线产品,真正把那些国内确属长线的品种产量限制住。(2)钢材价格下跌与市场的恶性竞争关系很大,低价倾消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国家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维护钢材市场有序竞争。
有色金属。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联系极为紧密,其市场情况、价格趋势更多地受国际市场制约。国际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就决定了国内有色金属市场的疲软态势。如果不限制国内产量的过快增长,即使国家通过减免税政策鼓励出口,也无法摆脱目前供大于求的困境。因此,全行业限产已成为目前的首要任务。
木材。今年国际市场资源有所下降,价格看涨。水泥等其他产品则有可能出现执行国家政策不力、产量继续增加、市场维持现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