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入世后的外贸焦点—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2001年11月19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中国加入WTO的长征终于要结束了。WTO那扇对中国紧闭的大门终于向中国开放了。人们在高兴之余,不禁又有所顾忌。进入那扇大门之后,我们能得到什么?大门里又是什么样的情景?面对来之不易的进入,每一个中国人恐怕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一个环境记者,我最关心的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为此,记者专访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
记者:我国现行的外贸政策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哪些?这些政策对我国加入WTO有何影响?
王玉庆: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但是我要说明的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综合考虑和与环境政策的协调不够,我国目前对外贸易政策不适应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对机电行业的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美、日本和港澳地区。欧美、日本等国的环保法规是世界上最严格、最系统的。我国机电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首先达到这些国家对机电产品的电磁污染、噪声污染以及节能等方面的环境要求。一些国家要求必须对进口机电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并经有关部门出具认可证明。我国电动机、空气压缩机、家电等小型机电产品的出口在价格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由于技术原因,许多产品的噪声控制水平比较低,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
为此,我们应注意如下几点:
1、根据WTO规则,我国可以通过贸易自由化实现一定的环境效益。WTO规则不仅涉及环境领域,也扩展到其它很多领域。因此,应尽快完善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中的环保部分。在制定出口政策法规时,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把环境保护作为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前提,改变片面追求对外贸易规模与速度而完全不考虑环境影响的现状。不能片面强调出口创汇,应注意以不破坏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前提,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同时,要促进生产方式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向转变;规定不能进口有害环境的商品和技术,不准引进危害环境和破坏资源的产业和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注重对我国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补充。
2、限制和减少造成自然资源破坏和附加值小的初级产品的出口,如甘草、一次性木筷、麻黄等。对一些资源型的出口商品,要尽可能提高其加工深度,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绿色产品出口,使我国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有所增加。加强对外资项目的管理。招商引资、建立三资企业的工作应朝着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在项目审批和管理上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规定。对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采用一票否决制,防止污染企业进入国内。
3、建立并完善各类产品的环境标准体系,并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同时推动国家之间生态标志和其它环境标准的互认。企业要从环境管理入手,不断加强污染防治,开展清洁生产,增强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的开发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我国电冰箱行业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国际方面的有利支持,顺利地克服了绿色壁垒。
4、加强对国外各种环境要求的分析和鉴别。对符合国际贸易基本原则的合理要求,应予以认可并尽力达到;而对那些违背WTO规则,以环境保护为由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同时要利用WTO规则及 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SPS(《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定》)等,争取获得国外的技术援助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差别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