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还需自身硬——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谈
2001年11月14 00:00:00 来源:中国空调制冷网
11月10日,中国将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这个全球经济俱乐部不仅加速中国充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且使中国企业进入到全球的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链中,贸易壁垒的打破带来了更方便的全球采购、技术交流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然而必须看到,WTO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国际企业将凭借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推进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扩展步伐,其实力与速度实非我们能望其项背;另一方面,加入WTO以后,我们必须按照既定的约定俗成的“牌理”出牌。客观地说,新的市场规则与操作规范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游戏规则”,大家都需要有一个适应并熟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要付出代价的。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国际连锁分销巨头,在家电的分销业务上有着与国内同类企业不一样的业务操作规则,其根本的东西就是诚信,我想这对一直在市场经济这条河里摸索着的中国企业就是一种挑战,因此,不断进行观念的操作流程的改革以适应其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在销售渠道上早就开始尝试与WTO进行对接。
再具体到家电行业来说,率先摆脱计划经济一直在预演与探索市场经济的家电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而且中国家电业与国外品牌在同一市场的竞争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优胜劣汰,能够在其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实力,应该有能力参与全球的竞争。摆在面前的问题是,中国这个家电大国,如何抓住机遇,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利用生产成本优势,发展跃升为家电强国。
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家目前都这样讲。我想,中国的家电企业大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与应对。
第一是财务的安全性。放到世界的大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国内的家电企业用世界标准衡量不过都是中小企业,国外企业间的购并动辄就是上百亿美金,而国内家电企业净资产的总和才多少?因此,我很赞赏青年经济学家江小涓的观点:关键是财务的安全。因为中国家电企业无一例外不掌握核心技术,那么你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就不是技术,而是财务的可持续能力,良好的财务状况。况且,一个企业要立足于长远,做百年企业,就必须保证肌体的健康。自1998年开始,海信就开始采用国际财务管理与会计审计制度,在财务核算、规则上与国际管理接轨,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提高资金周转速度,清除呆死帐,消灭财务“黑洞”,盘清财务家底,祛除并消化不良资产,通过全面的财务“查体”,保证了集团内的财务状况的干净与健康,彻底消除了可能存在的财务危机,做到强身健体。了解海信的人都知道海信的财务水平和健康程度。
第二就是技术。不掌握核心技术并不等于不想掌握核心技术。入世后,企业必须在技术上尽快缩短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否则,就永远沦为别人技术的“殖民地”。技术创新一直是海信力求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上奋战,围绕着数字技术,我们整合各种内部资源取得了很大的业绩。比如我们自己开发出的CDMA手机,信息产业部的领导说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确实,连日本人也感到钦佩。中国现在不行不等于将来不行,美国在信息技术上能有辉煌的今天,是60年代大量研发后的厚积薄发,因此在技术上的悲观也是可怕的,要投入才能有出头之日。
我想第三点就是最现实的。目前的加工制造已经向中国转移并集中,这对我们国情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意大利属发达国家,但传统的制造业却占据了国民总收入的75%,实业救国。因此,扩大产能一直也是海信必须做好的工作。质量水平、工艺手段、制造能力,海信有很大的优势,国家质量奖全国有五个,我们拿到了,海信的美誉度大于知名度,美誉度靠的就是产品的质量。2000年以来,我们先后投巨资建设贵阳信息产业园、淄博电子工业园、平度家电工业园(二期)、黄岛信息产业园,并在海外的南非进行了二期投资扩建,在这些产业园的建设中,突出强化企业的精美制造能力,现在我们的彩电产能达到了400万、空调达到了150万、手机达到了100万、电脑达到了50万,将来,我们希望“海信造”也是一块响亮的牌子,也就是说不仅生产海信牌的精品,而且可以与跨国公司开展定制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多方开拓创造利润的渠道。
最后一个就是信用,这个问题我在去年全国人大期间曾经通过媒体发出呼吁。信用机制已成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是要靠以“德”立身,“人无信不立”。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信用意识正受到冲击,家电业的不良竞争、虚假宣传、妄称“第一”、甚至是偷工减料,商业活动中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制假贩假活动猖獗,不守信用,不践成约,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民利益,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在加入WTO的大环境下,企业竞争是“竞走”,不是短跑,竞走是有规则的,违规就要被罚出场外。信用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突出,特别是在健全市场经济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在呼唤信用。
在美国,一个人在信用记录上出现的污点,会导致他付出重大代价。只有这样,每个人才会像爱惜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惜自己的信用。其结果可以想见:有“信”者昌,无“信”者亡。国外汽车的“招回”制度就是一种信用。我们有些产业太缺乏这种信用。有时我想:如果没有了浮躁的包装和虚假的宣传,中国个别家电企业还会不会做市场?长远看,卖产品就是卖文化,卖弄虚假就是在出卖企业的未来。
在这方面,我非常赞赏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做法,他们一直在大力清除地方性法规,并开始推行信用贷款等强调信用制度的建立,其实,多如牛毛的地方性法规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只有统一市场游戏规则,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