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CEO张瑞敏:狮子不会等羚羊慢慢修炼
去年12月25日,在迎接21周年创业日到来之际,海尔宣布进入其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一年来,海尔在全球市场上长袖善舞。
前不久,中国政府首批境外经济合作区之一的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正式揭牌。海尔在全球市场的扎实推进为中国企业争足了脸面。
面对WTO后的全球化市场,中国企业该选择什么样的战略?在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的第一年,海尔在干什么,张瑞敏又在想什么?
12月7日,记者专程赴青岛,独家专访了海尔集团CEO张瑞敏。
自己快速变成狮子
“过去有一种说法,狮子每天在考虑明天能不能赶上羚羊,羚羊每天在考虑会不会跑过狮子。现在肯定不能这么想了,全世界的狮子都来了。过去有围栏,你在中国可能还算一个小狮子,现在外国狮子来了,可能你就是一个羚羊了。”
这是在中国加入WTO五年之际,《世界是平的》给张瑞敏的最深感触。这本畅销书是关于全球化的专著。不过,对于“世界是平的”,张瑞敏却另有心得。
他解释说,现在世界是平的,就像推土机,稀里哗啦把所有围栏都给推平了,所有的羊都暴露在全世界的狮子面前。你的想法是怎么样把企业搞好不被狮子吃掉,他的想法是怎么样把你吃掉。
张瑞敏说,其实,我们还根本没有长成小狮子,可能连健壮的羚羊都还不是的时候,大门已经打开了,所有的羚羊和狮子都到一块儿了。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别人怎样想,我们自己必须强壮起来,快速地成长为一头狮子。
内部组织必须变平
不久前,海尔高层与IBM做了一次交流。IBM从小到大一直经营到现在,经历了四个阶段:国内运营、国际化运营、跨国运营和全球化运营。
张瑞敏说:“我们在国内运营阶段比较成功。那个时候的国内市场,一是空间比较大,二是有一个保护壁垒,中国企业可以很好地在国内这块地上吃草,可谓水草丰美。而且,如果觉得那块地不太好,可以随便再吃一块好的。”
在创业初期,日本公司一位客人问海尔的计划科长怎么做计划。科长答,不要做计划,提货的都在门口排着队等着呢。日本客人说,那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计划科长。
从另一种角度讲,当时这种没有任何竞争、非常舒服的市场,也造成很多企业后来迅速垮掉了。张瑞敏说,“我们还算比较早地走向国际化,也就是IBM说的国际化阶段。后来我们到了跨国运营阶段。但是与IBM等相比,后面这些阶段我们是在速成。形势不给你留时间,狮子是不会让你慢慢修炼的。”
互联网将世界变成平的。张瑞敏说,现在海尔要做的就是在其内部的组织架构、内部流程中,每一个人都通过一个互联网,和世界联系在一起。让企业充满活力。
“《世界是平的》说,把客户做大、让企业做小。我们说,让客户做大,就是让员工做大。并且又加了一句,必须让员工做大,让领导做小。领导应该是为员工提供一个资源的平台。所以,现在我们不断把组织压成扁平的。世界是平的,企业的组织必须变平。否则,内部层层组织就像山一样,外部市场的信息被自己挡住了。”
让企业组织结构变平是一个大的挑战,但信息化却为这种组织创新提供帮助。“原来我可以不知道哪一个店的情况,但是现在通过信息化,下面有1000个店、1万个店,每一个店的资料我都能知道,并通过网络直接指导。”闷头干让结果说话。
海尔的危机意识、反思精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对此,张瑞敏毫不讳言:“这几年海尔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但很多人借此就说海尔肯定是不行了,因为连海尔自己都说自己不行了。”
张瑞敏认为,这就是一种悲哀。其实,如果自己看不到自身的问题,那怎么进步,怎么和人竞争呢?“如果统计一下,媒体报道的一些失败的企业,找不出一个企业曾经自己提出来我有什么危机,我有什么危险。可能直到倒台的那一天,他还在强调理由,还说‘不是我的问题’”。
关于危机意识、反思精神,张瑞敏旁征博引。孔老夫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欧美企业也不乏清醒之士。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福特的创始人说,“每当听到别人说我成功,就像致悼词。”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为适应全球化战略的需要,海尔在内部推行信息化日清、项目团队等一系列新的管理创新。
“新的创新推行起来很难。海尔从8月份办中高层管理干部脱产班,一期一期地来。但是,有很多管理者还是感到很难。”
张瑞敏介绍,1998年海尔进行市场链整合时,很多内部员工也不理解。后来,当他们看到很多企业因为库存和应收账款被拖垮了,他们这才感到幸亏那么做了,不然也垮了。
“但这次我们与过去有点不同,就是不愿意说。不光对媒体,对谁都不想说。过去我们比较诚实,希望说出来之后,大家共同探讨,让别人可以分享这些成长经验。但是,很多人由于对新生事物不理解,借此说你对了或不对了,我们又没有精力去辩说。后来,干脆就闷头干了。我很欣赏林肯的一句话:如果结果表示我做对了,那么反对我的话等于没说过。”
张瑞敏说:“以前企业目标,往往是奔一个数,现在不是一个数,而是创一个体系。这是最难的。就像你提问时说的,好像前些年我们挺张扬的,现在挺低调的。为什么呢?打一个比方,学开车,刚学会的时候,总想跑到200公里,就过瘾了。但到非常熟练的时候,你就不会追求那个速度,会想哪个地方有危险。当你跑到终点时,很可能跑你前面的已出车祸了。”
管理模式好搬文化难学
最早,海尔推崇日本的质量管理,张瑞敏经常提到松下幸之助的管理理念。后来,他经常提到GE的韦尔奇,再后来提得多的是戴尔。而今年以来,记者发现,他经常提到丰田。
对于记者的提问,张瑞敏说,在内部变革、使每个人不断革新上,海尔还是在学习GE;而在营销模式上,注意研究戴尔。但是,使生产定单、市场定单以及分供方的供料完全一致且准确无误,目前做得最好的是丰田。这对海尔推进“人单合一”模式很有借鉴意义。
“生产汽车比生产家电更复杂。”张瑞敏说,“丰田的看板管理,不是仅生产线看,研发人员、供应商都得看。你给我送料,得看我给你下的单。比如,单上说12点36分送料,你不能晚于这个时间,也不能提前很早,你要晚一分钟得交40万日元罚款。”
“现在国内有一些企业也学习丰田的看板管理,但却说学不了,为什么?”
对此,张瑞敏回答说,看起来是一种模式,但实际是一种文化。模式就是说你要求他这么做,文化就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干,这个差异不是把一个模式搬过来就可以学好。例如,大家都知道不让随地吐痰,但即便动用宣传工具教育提醒、罚款,就是解决不了。到欧美去,没有人管,你看人家会不会吐痰?不会的。
张瑞敏认为,百年公司能站住靠的是文化,而不是技术。虽然表面看是技术,但那也是文化的一种外化而已。现在再好的产品,出来之后马上就会被别人模仿了,有什么技术可以垄断呢?
说到海尔自身文化,张瑞敏说:“我们自己其实很简单,就是怎么样想办法让海尔员工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能不断去创新。特别是中高层的管理者能够不断地更新自我、改善自我、战胜自我,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有了这么一种文化,其他进入的人都可以融入进来。”
张瑞敏说:“我始终坚持认为,管理者,管的不是资产,管的是人。人,才是最有价值的。实际上资产不可能增值,但是你又想让它增值,就得靠人。企业的企字上面的‘人’去掉了,就是止步的止。文化可以有很多的借鉴,你怎么说都行,但是说到家,就是怎么调动人的积极性,就是这么一件事。”扎根海外还需更多艰辛
前不久,作为中国政府首批境外经济合作区之一的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的揭牌,对此,张瑞敏说,“国家这么做是改变中国在海外形象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第一,我们不是无偿援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二我们不是输出产品,挤掉人家的民族工业,我们到他这儿来,我是投资,帮助他提高了经济增长,不要认为中国就是往外倾销商品。”
说到海尔国际化的发展情况,张瑞敏说,海尔在国外做得更大了挑战也更高了。“原来美国工厂做的是小冰箱,现在则开始做大冰箱了。原来做非主流,现在做主流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但是更难的在于,要变成一个本土化、有影响的公司,这个差距就大了。”
从某一种意义上,海尔在国外只是播了一个种子,虽然长出芽来,但还没有变成参天大树,也没有扎下根来。所谓的它长大了,是说长得壮一点了。张瑞敏说:“要变成一棵扎根的大树还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伴随着海尔的成长、成熟,张瑞敏不是沉默了,而是更沉静了、更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