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建设农产品贮运及保鲜冷链系统
今年76岁的农业部农产品保鲜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孙企达老先生日前对农产品保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更加专业更加有益的建议。
我国是最古老的农业和最大的农业国,特别是近20年来,蔬菜和水果也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和第三大产业。但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受到了保鲜储藏能力的制约。
如今,水果几乎年年丰收,可市场供应有时仍很吃紧,今年高价红富士苹果就是最好的说明。而蔬菜生产虽说市场供应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但阶段性的价格偏高仍困扰着广大消费者。尽管如此,不少农民或运销户仍都碰到这么一个头疼的问题,在田间还是光鲜挺括的水果或嫩绿的蔬菜,经长途运输到销地就变了样。同样,一些在冷库里保存得很不错的水果,拿到市场上销售时,不出一二天时间就变了样,或表皮起皱,或零星见烂。如此一来,掉等级已属不可避免,跌价钱也在情理之中,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运销户赔多赚少。对此,孙企达老先生形象地比喻为: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一上柜就变成了“黄脸婆”。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生产,但恰恰在走向市场销售时忽略了这最后的临门一脚。孙企达教授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上周来自北京平谷区的平谷鲜桃,来到上海最大的水果市场山华市场,其桃子的品质受到市场的青睐。地处京郊的平谷区三面环山,种桃面积22万亩,有白桃、油桃、黄桃和蟠桃4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实现了早、中、晚熟合理搭配,一年三季有鲜桃上市,年产量3亿公斤,是享誉全国的桃产区。孙老先生说,他去过那里,也提出了如此大面积高产量的桃子的保鲜贮藏问题。还有赣南脐橙,地有150万亩,产量100万吨。也急需保鲜设施。孙老先生指出,像这样的情况,应该在采摘下来的第一时间内“预冷”,要抓前期的清洗、抛光、打蜡。重点放在前面。他还做过一个“实验”,采用气调技术对芦潮港的水蜜桃包装以后放冷库,结果2个半月后拿出来吃,风味依然,鲜美如初。
作为农业部农产品保鲜专家,孙企达教授从事真空科学技术及应用研究40余年。他呼吁大力建设农产品采后加工和贮运保鲜“冷链”系统,除了在产地推广建立中大型冷藏库和气调库之外,还要推广小型多功能保鲜装置。
此外,从上海水果行业透露出的信息:投资果蔬保鲜产业,不仅可获丰厚回报,对农民增收也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