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中国之路:从节能建筑开始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的前夕,一场讨论在中国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展开。议题是“低碳经济下的房地产业蜕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秦佑国认为,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当务之急,并不在于设计和建造一些高技术水准和高标准的建筑,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最广大的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招商地产32.20+0.200.63%万科A12.08+0.050.42%一般住宅和普通建筑的问题。
招商地产(000024.HK)绿色地产研发中心主任林武生提出了大部分开发商所面临的问题,“市场好了就有富余的钱做技术上的探索,如果成本压得非常狠,在绿色建筑方面就比较困难。”
建设部科技产业促进中心梁俊强表示,绿色建筑减少资源的消耗,提倡地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条低碳之路。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与低碳经济,才刚刚开始。
节能建筑的低碳思考
世界著名自然灾难专家、英国伦敦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宣称,如果温室气体在从现在起的7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包括战争、瘟疫、干旱、洪水、饥荒、飓风在内的各种灾祸将席卷地球。拯救的方法——减少碳排放,增加固碳能力。
类似的警告并不算少,而开发低碳经济已被视为人类社会的第五次工业革命浪潮。
2009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明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各级政府预算要做出相应安排,加大支持力度。
我国政府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建设领域涵盖范围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建筑的建设和使用是刚性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建筑使用能耗占其全社会总能耗的30%至40%,我国的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并在继续增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全国房屋总面积已超过400亿平方米。
近年来,一些建筑也尝试运用绿色环保概念。
在北京LINK签约仪式上,北京建工置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军向记者介绍,该项目采用的是一种EOD生态办公模式(即是绿色生态办公区的缩写)。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学原理和建筑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设计、规划建筑内外空间的物质和能源因素,使其在系统内部能有序地循环转换,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染且能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办公方式。
住宅项目如以“告别空调暖气时代”而获成功的锋尚国际公寓,以“恒温恒湿”赚足人气的当代MOMA,以及获得多项专利的国奥村都在节能方面有大胆的创新和尝试。而以万科(000002.SZ)、招商地产为代表的企业也在相关领域内做出探索。但如林武生所言,开发商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利益驱动的问题。中坤董事长黄怒波向本报记者指出,对持有型物业,由于前期投入大,新材料可能意味着更昂贵的价格。开发商不仅仅是应该通过商业伦理的约束,自觉进行节能减排,同时也需要激励政策。
富力集团(02777.HK)北方区负责人张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建筑行业减少碳排放量的探索刚刚起步。
鼓励和监督
推行节能建筑已经迫在眉睫。
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生态城市促进与合作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陈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一些使用“低碳”技术的房地产公司,反而会提高成本,现行的措施大多是惩罚。
博弈之处在于, 房地产行业已被视为高利润行业,政府是否还应该给予补贴?
陈栋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企业愿意为低碳经济埋单,并在长期的运营中得到经济回报,但需要从观念上进行革新。例如,墙体保温技术可以减少对空调的使用,权威部门应该更加系统的出台规范和指引。
陈栋提出,中国的很多项建筑技术都已走在前列,但是如何推广好的材料和技术,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建筑领域减碳的发展方向。他指出,应在城市甚至区域的范围内倡导土地使用功能的混合,大力推广紧凑节地的发展模式。在城市发展模式正确的前提下,在提高城市的紧凑度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生水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改变城市园林绿化的方式,充分利用城市绿化来达到吸附污染物、降低热岛效应等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还要推行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诸方面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经济激励政策,如实施直接将污水处理费返回污水处理厂与实际COD削减成效挂钩的以奖代补的政策,促进企业主动采用节能新技术。
另据陈栋透露,“最近和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交流得到的信息是,明年的主要方向是加强监管,2007年发布的建筑节能规范是强制执行的,但实际效果并不好。”2010年,建设部将通过加强各地区的监管来促使规范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