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电力调度通讯中心空调设计
1工程概况
建筑名称:温州电力调度通讯中心(平面图参见图1);
建设地点:温州市城南大道与新村路交汇处;
施工时间:1999年12月~2002年底;
面积:占地面积15440m2,建筑面积19900m2;
层数:地下1层,地上22层;
建筑高度:99.9m;
空调范围:1~16层办公、会议及接待用房,17~22
层电力调度及其它专业机房。
2空调系统设计思路
1~16层为普通办公用房,工作时间8:00~17:00,夜晚无空调要求。作为电力部门,设计中首先考虑采用“移峰填谷”的冰蓄冷及水蓄热空调方式,各层均采用新风加风机盘管的空调系统。17~22层为电力调度机房,一年365天均需连续运行,空调系统也需要不间断运行,选用了3台制冷量为315kW风冷热泵机组,单独为机房层提供空调用冷热源。各层机房均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气流组织多采用顶送侧回的方式,冬季因机房环境要求设置空气加湿。整幢大楼的空调水系统均采用双管同程式。
3主要设计参数
蓄冷量 7361kWh
蓄热水槽容量 150m3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ts=32.8℃,tw=1℃
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ts=28.7℃
室内设计参数
办公室 ts=25~27℃,tw=19~21℃
会议室 &nb sp; ts=25~27℃,tw=19~21℃
专业机房 ts=24~26℃,tw=20~22℃
展览厅 ts=25~27℃,tw=19~21℃
4冷热源选择
4.1办公部分(1~16层)
1~16层采用2台双工况水冷螺杆冷水机组及蓄冰槽作为空调用冷源,每台制冷机标准制冷量为528kW,输入功率为108kW。采用1台电热热水锅炉及蓄热水槽作为空调用热源,其中电热热水锅炉供热量为630kW。蓄冷及蓄热流程图见图2,设备和阀门开关状态参见表1、表2。
其它设备配置如下:
热水循环泵:100m3/h,扬程30m1台
4.2专业机房部分(17~22层)
17~22层采用3台风冷热泵机组作为空调用冷热源,每台制冷量为315kW,制热量355kW,输入功率100kW。3台热泵机组互为备用。
热泵系统循环泵流量为136m3/h,扬程30m,共计3台。
5空调系统
大楼1层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顶送侧回,其中门厅和展厅各设1台空调箱,送风量分别为6000m3/h和16000m3/h;2~16层均采用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结合结构形式,风机盘管全部采用卡式机组,每层另设1台新风机,新风量不小于4000m3/h。
17层以上均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顶送侧回,每层均设送风量分别为9800m3/h和30000m3/h的空调箱各一台。由于机房内湿度要不小于40%,所以冬季采用了两台电极加湿器,加湿量分别为5kg/h和13kg/h。在过渡季节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全空气空调系统中,增设了全新风工况。根据室内、外干球温度和室内、外热焓差值来判断,使用热焓调节器控制新风阀,这样可以节约冷冻机的能耗。
6防排烟及通风设备
楼梯间均采用正压送风,送风量30000m3/h,共2台风机;前室均采用正压送风,送风量33000m3/h,共2台风机;地下室及各层内走道采用同一排烟系统,排烟量64000m3/h,地下室通风量为66000m3/h。
在过渡季节17层以上均采用排风机排风,每层设两套排风系统,排风量分别7800m3/h和26000m3/h(过渡季节全新风工况时使用)。
7结语
a)对于昼夜空调负荷相差较大的建筑(如办公楼、写字楼等)或间隙性使用空调的建筑(如剧院、体育馆、教堂等),如果有电力政策支持,在空调系统冷热源的选择上可以考虑采用冰蓄冷及蓄热型电锅炉,这对于整个电网的电力平衡、对于建设方空调日常使用费用的节省都有益。
b)由于各种蓄冷方式及蓄冷流程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所以在一幢建筑物里选择了冰蓄冷空调系统后,应根据此幢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要求来选择合理的蓄冷方式及蓄冷流程。
c)电锅炉蓄热系统流程较为单一,但是在蓄热水槽的设计上应保证槽内温度分层等因素,所以蓄热水槽的高度一般较高。
d)与常规系统比较,由于冰蓄冷及水蓄热系统需要增设蓄冰槽及蓄热水槽,占用的机房面积比常规空调要大,合理布置机房平面,对于节省初投资有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美国BAC公司.BAC公司产品样本[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