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企业如何规避法律风险--专家亮出四大绝招
随着中国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力的提升,竞争的加剧,制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法律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为了帮助制冷企业规避风险,空调制冷大市场记者采访了曾在制冷行业工作过的湖南知名律师杨文,就中国制冷企业目前出现较多的法律问题向其求教,力助制冷企业顺利“避礁”。
完善公司制度
28岁的王亮在长沙开制冷设备经销公司,主营制冷压缩机,高中低温制冷机组及制冷配件等。最近他一直很困扰,因为一家客户打电话给他要公司马上发货,及时履行合同,否则将走法律途径,并要求公司承担一切损失和责任。王亮查阅了公司所有的备案合同无结果,询问了公司所有的业务人员均不知道此事,王亮打电话给客户才查明是原公司的业务经理李某跟他们签的合同,李某已从公司离职一个多月,当时手上余有盖有公司公章的格式合同未交至公司,结果直接跟客户签了合同收了3万多元现金就消失了,手机停机。王亮咨询了律师,律师建议王亮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李某要求追偿,但合同还是必须履行。王亮觉得自己吃了个大哑巴亏。
“这其实是公司管理中的制度设计问题。”在杨律师看来,致使王亮遭受损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签定合同的流程存在瑕疵。在为很多企业做法律服务时,他发现大企业一般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好的规章制度可以使一个新手很快变成老手,把一切事情规定清楚,可以迅速提高效率。”
慎重签定合同
很多企业经营者在法律合同(如租赁合同、业务合同、招聘员工的合同等)的签订上,称自己是“两眼一抹黑”。
现实中因合同签订不慎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大的案例如太子奶集团与国际三大投行签定的股权对赌协议。杨律师提醒说,在签订重大合同前,最好能委托律师先做个前期的尽职调查,查清谈判方的基本信息及实力,涉及到财产的转让、租赁等要先查清对方是否具有处分财产的权利。
具体到业务方面,杨律师提醒制冷企业经营者,和大企业达成某项合作签订合同时,不管对方的合同范本能不能改,都要找法律人士看一看合同是否存在风险,比如违约金的比例,仲裁或诉讼方面的相关规定等。“很多大公司的合同范本,规定了不少‘霸王条款’,要留心提防。”他说,“最好制定一份自己的合同范本,便于在谈判中有一定的筹码。”
另外,企业招聘员工时,要根据新劳动合同法招聘相应人员,签订合同时,要尽量避免今后发生劳务纠纷。
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商标权、专利权侵权在制冷行业尤为突出,做客2010年中国冷博会知识产权咨询台的杨律师感触非常深。很多商标与驰名、知名商标非常接近;内地不少企业注册了以驰名、知名商标为企业名称的公司,明显可能误导消费者;许多企业的专利产品被仿冒等。
杨律师特别提醒:拥有专利权和商标权的制冷企业获得专利权或商标权之后,应在该专业领域内进行侵权产品或者侵权行为的跟踪,及时发现被侵权的事实,收集、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及时通过法律手段制止侵权、索赔;同时企业在实施某项产品生产、投放市场前,应检索有关专利文献和商标,了解自己的产品是否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或商标权。
作为制冷行业的代理商或者经销商,在决定代理某项产品前,首先要查明该项产品是否具有相关的资质或者权利证明。如果代理的为专利侵权产品且又不能证明该产品具有合法来源的,代理商或经销商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代理商或经销商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构成犯罪的还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稍微不慎轻则血本无归,重则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企业经营者务必要重视和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重视法律护航作用
比较中国和欧美的企业,杨律师发现,欧美的公司进入中国一般都会找律师,为整个投资过程“保驾护航”,而中国企业家的法律意识相对较淡薄。
“律师应当在公司的日常运营阶段就进入,大家要学会花小钱避免大麻烦。”
杨律师认为,在制冷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