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税VS碳交易 哪个更符合中国国情
1月27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开表示国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机动车污染排放环境税费改革问题。在各地纷纷成立的环境交易所中,北京环境交易所启动了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的开发研究。在现有条件下,中国如何积极运用市场化机制解决环境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清华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气候组织中国办公室政策与研究项目总监喻捷。
碳税和碳交易孰长孰短
熊焰:碳税是通过相对价格的改变来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以达到降低排放数量的目的;而碳交易是在规定排放配额的前提下,由价格机制来决定排放权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碳税作为一种直接的经济手段,能够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征收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碳税可以在燃料进入经济循环的开始环节征收,只要对很少的经济体征税就能覆盖全国所有的化石燃料消费。但是碳税具有一般税收的刚性特点,会对相关经济部门尤其是能源密集型部门产生显著的影响。
碳税和碳交易都能鼓励企业降低碳排放量,碳税相对于碳交易,管理和实施相对简单,所涉及的额外成本相对较少。碳交易的实施则相对复杂,涉及到配额制度、碳交易体系、交易平台、清算结算制度以及相关的市场监管体系的建立;此外,碳税的价格也更加确定且波动性小,且所得的税收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转给消费者。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中,随着时间流逝,开征碳税对经济影响程度在不断加强。就最小碳税税率(10元/吨)和最大碳税税率(70元/吨)而言,相对于基准不开征碳税,GDP的10年累计降低幅度分别为0.19、1.67个百分点;而对投资的负面影响也是随时间增加,在最小和最大税率下,10年来投资累计降低幅度分别为0.25和2.75个百分点。
白重恩:在征收碳税的效果方面,清华大学设计了一个征收碳税的经济模型:计算出每种能源使用所排放的碳当量,假设对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征收一百元人民币的税,可推出排放一吨二氧化碳所燃烧的标准煤数量,再把总税额除以消耗的标准煤总量。根据这个经济模型,征收碳税五年内对投资和消费环节的影响初期很小,而五年内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12%左右,并能使煤炭行业、天然气行业、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5%左右,天然气8%左右,电力4%左右。
熊焰:碳交易也有其优点:首先,碳交易的信息成本低,只需评估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并据此确定减排目标和需要发放的排放权配额即可,且这种交易会使排放权得到最有效分配;其次,碳交易在政治退出成本上不像碳税那么高;再次,在碳交易中,总排放配额一经确定,总体的减排目标也就已经明确。受约束的排放者大概通过降低产量、采用新技术、在市场上购入碳排放许可来缓解自身所受的排放约束。与碳税相比,碳交易的减排效果更加明显。
碳税更需关注的是如何循序渐进,包括实施税率和范围,以及庞大碳税收入对中低收入家庭和受损企业的补贴,专款专用和成立专项碳基金,促进减缓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发展;碳交易侧重的是如何有效防止价格波动的风险,以及加强监测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有效性。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讲,碳交易控制的是排放总量,而碳税决定的是排放价格,碳交易显然更能够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标。
从根本上说,碳交易和碳税的方式并非对立。无论是实施碳税,或者强制规定排放总量允许交易,共同就是增加了排放源头的成本,从而鼓励企业不得不寻找低碳途径制造产品。
碳税和碳交易的中国选择
白重恩:许多人认为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违背了WTO的自由贸易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从长远来看,让发达国家对我们的产品征收碳关税,不如我国率先征收碳税,先占领道德制高点,而不是将这个道德制高点拱手让给他人。
征收碳税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避免发达国家的二次征收碳关税,最重要的是能有效促进企业推进节能技术和产业升级,实现全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喻捷:实施碳税或碳交易,企业精确的碳排放数值是共同前提。在明确企业精确的排放量之后,征收碳税更符合我国的国情。首先,对于碳交易来说,对数据的精确性要求更高,企业必须掌握碳的历史排放量和碳排放未来趋势;其次碳排放权是无形商品,建设完善的碳交易市场需保证其 透明公正,也需要社会强有力的诚信体系。一旦风险不能控制,就会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最后,征收碳税能使企业直接感受到成本的上升,有效促进企业推进节能技术和产业升级,实现全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熊焰:在碳交易体系中,中国存在政策规划不明、法律缺失等问题。中国真正意义上市场化的碳交易还没有发生,国内已实施的一些交易项目,或多或少带有偶发性。根据有关测算,中国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的顶峰之前,碳交易市场很难发展到像西方国家那样规范成熟,市场距离建设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交易的发生基础,就是我国相关法律政策的框架体系的建立。此前这种碳排放权益的交易标准都是由外国制定的,这种格局随着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法国BlueNext交易所启动研究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V1.0版的而宣告打破。熊猫标准将由买方、卖方、中介方、咨询开发公司等利益相关实体以及能源环保类NGO组织等共同制定,一方面从狭义上确立自愿减排量检测标准和原则,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规定自愿减排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烈,而VER(自愿碳减排)市场平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中国的VER市场目前开发的多是具有公益性的项目,比如绿化造林、废物处置、农业扶持等。对项目投资人而言,这既可以为自身的碳中和提供一条便捷且经济的途径,也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慈善、环保和公益的投资动机。相对于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而言,投资VER项目比CDM项目减少了审批环节,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降低了项目开发的风险,交易价格也比CDM项目低不少。中国发展VER可以自主交易开发交易规则,五年内,中国的碳减排将以VER为主,并进入VER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点上,中国未来的VER市场值得瞩目期待。